398-DNA之父 (6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98-DNA之父 (6 / 7)
        之所以费利克斯含糊其辞,其实是因为这些和欧洲和北美洲的基本国情有关。

        作为多元民族形成的政体,欧洲区和北美洲区拥有大量的移民,而随着各个政党的博弈,形成了一些着实有些怪异的局面。

        比如说一种奇特的‘政治正确’思想。

        而詹姆斯·沃森,出生于1928年4月6日的北美洲区,如今已经接近百岁,作为拥有传奇一生的人物,他曾经于1953年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存在,并在1962年斩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

        而他的工作地点——冷泉港实验室,也在他的带领下成为了全联邦上首屈一指的科研机构,被称为生命科学之圣地。

        不过这位科学家却因为固执,在晚年却有些万节不保的迹象,他曾于2007年在英国科学博物馆发表过一篇演讲,称自己对非洲未来的前景非常悲观,因为北美洲的对非洲政策都是基于一个“黑人的智商与白人智商相同”的假设而定,然而所有科学实验都表明,这一并非是一个事实。

        这一观点引发了无数政客和民众的猛烈攻击,但詹姆斯·沃森却表示自己会坚持自己的观点。

        这一言论,令他不得不辞去了自己在冷泉实验室的主席职务,让他彻底结束了科研生涯。

        然后直至2018年,在一次采访中,他再次被记者问到有关种族和智力的看法,然而90岁的沃森却依然说出了“我没看到任何研究表明后天培养比遗传因素更重要,不得不说,黑人和白人在智力水平上确实有所差异,因为这是基因导致的,自己非常希望种族平等,但所有雇用黑人的机构的人都不得不承认,黑人的智商的确比白人低”这种话语。

        因为这一番的言论,冷泉港实验室则再次发表声明,这一切只是沃森的个人观点,他们将彻底解除沃森的荣誉主席等一切荣誉称号。

        随即,这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DNA之父、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从此彻底沉寂了下去。

        这些念头在陈晨脑海中一闪而过,此时他不禁有些好奇的问道,“沃森先生是有什么难处吗?”

        “沃森在前天的时候,被人暗杀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