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四章 仁楚三十四年 (1 / 4)
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繁华而又安宁的仁楚帝国迎来了他的第三十四个年头。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如今的仁楚帝国都是一副蒸蒸日上的趋势,百姓几乎无饥馑之忧,教化越来越普及,甚至许多地方已经建起了免费的学堂,人心越来越稳固,朝廷官员一片清明,军队力量在和平的岁月战斗力不但没有被安逸耗损,反而随着朝廷国库的充盈,得到了各方面的加强。
就连从前贫瘠的北仁楚,也已经变得富足起来,产粮不足,于是每年南仁楚产粮的三分之一几乎都运到了北仁楚,南仁楚铜铁矿马匹之类的军备产量不高,于是北仁楚每年几乎一半的矿石原料都运往了南方,两国互补不足,眼看着很快就要齐头并进,平分秋色了。
而这些之所以能够实现,都多亏了南北仁楚二位陛下的英名统治。
但凡是朝廷,就必然会出现派系争斗,南北仁楚也不例外,而今天下唯一的问题就是同一个仁楚帝国,却出现了南北分治的问题,所以朝廷官员的意见,也是围绕这个问题分成了两派——主张尽快扩大军事力量用战争统一两国的鹰派,以及主张休养生息,待未来用同样的文化认同让两国逐渐合并的鸽派。
但是这个天下是两位陛下在马背上打下来的,可以说在两个朝廷上,他们的权力是凌驾于一切的。对于南北这种太过支持对方的贸易,两国朝堂上都有反对的声音,但是在二位陛下不可忤逆的皇权之下,一切反对的声音都是无效的。
对于天下的百姓来说,这自然是天大的好事,他们不会管南北仁楚哪个国家更强会怎么样,他们只知道,这些年来,他们的日子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好了起来,再也没有人提起旧国,所有人都以自己是仁楚子民而自豪。
在仁楚三十三年的冬天,发生了几件好像不太起眼的小事。
首先是朝堂上,那件声讨的黑镜司李正的行动最后不了了之,再没有任何的后续传出,但是毕竟没有造成什么损失,而且李正的凶名人人皆知,所以众人也就当没发生过了。
北仁楚那边却是撤掉了孟万年北沧城城主的职位,由他的弟弟孟少孤继续担任,不过孟少孤的名声也是北仁楚人人皆知的,而且弟继兄职,好像只是一场政治的作秀一样,所以并没有引起什么风波。
第三件事,就是南北仁楚突然减少了贸易往来的密度,限制普通商人进行粮食铁器马匹这些关键物资的买卖,这些物资从今往后只允许官商运营,然后一大批行商都因此没了收入,而且由于大批生意的收归朝廷,导致官商的数量严重不足,朝廷便裁剪军队,将从前用于作战的军队都划入官商,同时也能起到护卫的作用。
为了弥补这部分被裁掉的军队,南北仁楚纷纷开始扩充军队,而且给出了丰厚的待遇,凡是家中有参军者,家里可免最少五年赋税,根据此人在军中的表现,还会有更丰厚的奖励。
三十多年的休养生息,仁楚的人口早就有了几倍的增长,一时间,南北仁楚的军队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扩充到了从前的两倍还多。不仅是扩军,朝廷更是很匆忙的开始了对这些新兵的训练,就连捍北骑都被派了出去训练这些新兵,同时也在不断的挑选精兵加入捍北骑。
扩充军队这件事可不小,不少嗅觉灵敏的官员都感觉这是要发生什么大事的前奏,特别是两国的鹰派官员,都感觉自己的政治抱负马上就要实现了。
尤其是北仁楚,他们率先调遣军队,开始在他们偏南的地区疯狂调兵,整个北仁楚的军队有七成都被调往了南面,在这种情况下,南仁楚朝堂争吵不休,无数人都认为这是北仁楚要开战的前奏,但是南仁楚皇帝却是不为所动,兵力调遣分散全国,而且中心隐隐有放在南方的倾向,最大的证明就是他居然将南仁楚的统兵大元帅调离了京城上云,派遣到了观江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