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物上的断舍离 3 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 (2 / 2)
在压缩和锁定物品的过程中,以前“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东西”这一模模糊糊的概念就逐渐地清晰起来了。而这也将促进“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喜欢上自我”的自我肯定感的提升。
另外,被父母、配偶、学校老师等价值观影响而接受的东西则是“他人轴”支配下做出的选择,而这些价值观与自己原本的价值观非常接近。
固然,他人价值观并非不好,只要记得主体不是他人,而是自己。不过,很多情况下他人的价值观不会给自己带来积极影响。这些价值观、想法随着杂物整理也一起从脑中统统卸下来。在实践断舍离的过程中,坦然地正视那些有违和感的思维、观念,建立以自我为主体的价值观非常重要。
“时间轴”就是指“现在”。
我们回顾一下在前面介绍的“无法放手的三种类型”。这三类人有一个共通点——没有活在“现在”。总是不断感叹着“太浪费了”和“以后可能会派上用场”,意识总是徘徊在过去或是将来,却没有脚踏实地正视眼前的问题,以至于人生的“现在”成为一个空洞。
在这些杂物中,有些东西可能一年才用上一回,或是红白事的时候才用得上。对于这些东西,不要从频率,而要从和自己的“关联度”的视角进行判断。
这种“关联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我们在取舍时,往往容易优先考虑物品的利用价值或角色作用,但实际上,物品的“活用价值”得以实现是以物品与我们生活的“关联度”为前提的。
再怎么美味诱人的食物,如果吃饭的人没什么胃口或是肚子吃饱了,想必也无法领略这种“美味”。
物品与自己的关联度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同一件物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评判,也有不同的关联度。这是所有的人·事·物三者的关系网成立的大前提。在这个大前提下,那些同时满足必要·合适·愉快三个维度的物品很快就能被锁定,并且可以摆脱把人·事·物单纯理解为非对即错、非善即恶的二元思维,逐渐形成多元性的、尊重他人的意识。在这里我介绍一个在整理杂物的过程中意识到“自我轴”,同时也迎来人际关系改善的案例。
“物品”与“我”的关联度是不是高频的、活跃的?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