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5章 在柳家差点吃了闭门羹 (1 / 3)
第155章在柳家差点吃了闭门羹
柳家,是清河县最大的盐商。清河县本不产盐,不过由于清河县所在的南直隶毗邻大海,所以离海盐的产区也算比较近。柳家就从产盐区采购到盐后,再通过漕运码头越清河县,再由清河县转越各个需求的地区。
盐业,是朝廷专营的的重要产业,商人要获得正规盐商的身份,就必须获得盐引。大明开国的时候,对盐政就很重视。
当时明太祖朱元璋,为了解决边镇的粮食问题,于是推邪开中法”。简单来,盐商要从事盐业这个行当,就必须运输粮食到指定的边关,并根据指定的额度兑换成盐引。
盐商只能有了盐引,这才能到指定盐矿产区合法采购到盐。明朝施邪纲盐制“中,只有持有盐引的商人,可以按地区分为10个纲,每纲盐引分为20万引,每引折盐约300斤,或银六钱四厘,称为“窝本“,另税银三两,运输银三两。
盐业是一本万利的生意,追逐利润这种事情,商人们向来是趋之若鹜。传柳家的老祖宗,当时只不过是边关的边军军官,因为和运输粮食到边关的盐商接触时间久了,于是了看出了门道。
等服役期一到,就想着赶紧脱离军队,可苦于军籍束缚。他经人指点,随后更是找人买通了军队的人,把军籍弃了,又找了户姓柳的空户,跑来了清河县从此落户为民籍。从此跟随着之前熟识的盐商一道贩盐运盐,并且开始了发家致富之路。至于柳家这位老祖究竟本姓是什么,却已经无人知晓。
大明朝中叶以后,“开中法”根本就废了,贩盐运盐,只要能合法取得盐引就可以给钱缴税,抵消掉原来那复杂的“开中法”。
柳家在清河县经营了好几代人,到柳细娘父亲柳同光这代的时候,柳家已经跻身为清河县一顶一的大户,成为赫赫有名的大盐商。
齐含刚才逐一消化完这些信息之后,将情况大致了解一遍,于是决定明先约柳细娘聊聊再。
散衙之后,齐含一个人缓缓往柳家的方向走去。
柳家的位置,他实在是熟悉的很,一路穿街走巷,往城东的柳府方向走去。
清河县城池不大,城区里主要分了四个功能区。
东城一代以官宦和富户为主,因为东城之外有大片的耕地和庄园,这大都是官宦和富户的产业。
而西城则以商业贸易为主,大部分都是中商人和手工业者集中的区域,主要是西城外就是大运河,从地字第一号码头排到字第十号码头,漕运码头分布甚广,水运非常方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