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王威国去报道组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91章:王威国去报道组 (2 / 3)
        在临去海训之前,他向梁荆宜透露:年底退伍回家了,他要在家乡海陵最繁华的步行街开一家菜馆,甚至他连菜馆的名字都想好了,叫做“徐记家常菜馆”。不是一人独资,而是和他学过厨师的堂姐合伙。

        徒弟都想好了退路,那当师傅的还有什么好担心的,两个字——支持!

        晚上加餐的将近二十个菜肴,几乎百分之九十均是出自于徐拥军之手,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的大包大揽,那就是为了将来的腾飞打基础。

        这小子的眼界还不错,想得倒还是挺长远的,知道现在的苦累,都是未来有朝一日走向辉煌的“垫脚石”了。梁荆宜不由地对其刮目相看起来。

        “八一”当天,团里下来一纸“调令”:榴炮一连战士王威国因工作需要,暂时借调到报道组工作三个月,请于八月二日下午两点半之前,携带个人物品由连队指定一名干部送到团政治处宣传股报到。

        报道组驻扎在团俱乐部的二楼,梁荆宜第二年参加团里的“预提骨干集训”时,曾和排长钭星宇一道来这里找人借过相机。

        这个报道组可不得了,他们是团里最硬的“笔杆子”。

        但凡在《XXXX报》上刊登有关于炮兵团的图片或是文字,百分之八十以上皆是出自于这帮人之手。

        不过,这个“调令”上所说的“暂时借调”,却让懂行的人不禁有些浮想联翩,毕竟它不同于直接调离原单位,而是在加了暂时的基础上,又把时间固定在三个月。

        到是当事人王威国毫不介意这是“暂时”还是“永久”,于他而言,能离开侦察班,去从事他所喜欢的文字工作,他内心都是愉悦的。

        上半年,有线班的韦小羽调去师文艺队吹号,属于是事发突然,没有任何预兆。

        而王威国则不同,团里来的“调令”,还给出一天多的缓冲时间,所以在他临走之前,作为带了他两个多月的新兵班长,梁荆宜自然也要“装模作样”地叮嘱几句。

        也不用预约,吃了中饭后,俩人就站在篮球场边的草皮上,这么给聊上了。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梁荆宜可没想当个“老好人”,尽挑好听的说,他希望看到自己所带的兵不断地提升自我,不断地自我加压,不断地取得进步。

        他认为不管是到了哪里,换了什么环境,都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和管理好自己的言行举止。

        而王威国在管理自己这方面,还是很有所欠缺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