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化工厂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42章 化工厂 (1 / 3)
        化工厂

        多年前失踪的人格专家一共有六人,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城市,但为了学术研究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普陀市,也就是汪博渊之前所在的城市。

        这六名专家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声望,当时为了做研究齐聚一堂,也在学术界掀起了不小的轰动。但这六个人谁也没有想到,这次在大学校园的短暂相聚,竟成了他们人生的转折点。

        三天之内,六名专家陆续失踪。将他们请来的校方领导几乎全受到牵连,被校方处分。这几人被曝失踪后,警方介入调查,然而查了一段时间未果,便被及时叫停。

        汪博渊和手下的干警称,这个案子当时被叫

        停,是因为上面让他把精力放在已经定案的刑事案件上。实际上,他这样说是避重就轻,隐瞒了实情。

        当时负责这个案子的主管领导,大学时期也研习过人格学和心理学,还颇有建树。他之所以叫汪博渊不要管这个案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个人的偏见。

        “不要理那几个失踪的**了,他们根本就是自作自受。”

        听到领导的话,汪博渊一脸诧异地张大了嘴。

        “你知道这些人在研究什么么?”

        汪博渊一脸茫然地摇头。

        “他们要研究的是人格解析学,打个比方,就像生物学家研究人类的DNA一样,知道每个DN

        A都负责什么。这些**要把每种人格是怎么养成的,通过哪些手段可以更改人的人格,要把人类的所有人格过度的细化。像是研究机器那样来研究人类,根本就是自取灭亡,有些东西是可以研究的,但有些东西决不能研究,就像擅自修改人的DNA是绝对不允许的,会引来无妄之灾,但这些自以为聪明的蠢蛋却意识不到这一点。”

        汪博渊十分崇拜自己的领导,认为他是极其有智慧的人。他经常和汪博渊讲自己对一些事物的看法,认为清朝的郑板桥提出的难得糊涂,是一个人,乃至整个人类的生存真谛,有些知识不能研究的太透,否则极容易让人产生极端的思想,会引发灾难,他总说雾里看花才是最美的。

        汪博渊的领导曾在早年写过数篇论文抨击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