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票市见闻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五章 票市见闻 (1 / 5)
        票市见闻

        王家老二的作为,张磊其实不是很看得明白,他敏而好学,不懂就问。王家老二说:“虽然说盐几乎就是钱,但毕竟还是隔了一小层,我如今紧着去票市交易,拿着盐不方便,所以就将该我的那份盐,抵押给了这两位。价钱是之前就讲好了的。”

        张磊道:“不是说,官盐不能私卖么?”

        “我们可不是私卖。”其中一个中年商人笑道:“我们还是拿了这盐引,运了这盐去该贩地,卖给坐贾。其实就是赚点辛苦钱。”

        当下王家老二又给张磊解释了一通,小张掌柜也在旁助口,张磊才晓得端的。

        原来开中法虽是朱元璋所创,但随着整个大明商业的发展进步,整个盐业生意的分工越来越细,早不复一百年前的样子了。比如在贩卖环节,按照朱元璋的设想,是盐商支了盐后,就要运到盐引指定的“该贩地”去售卖,也就是将大批的盐化整为零,卖给千家万户——整条环节全部由一家商人从头到尾完

        成。

        但零售卖盐这种事情极其琐碎,周期又长,这成千上万石的盐不可能旬月之间就全部卖出去,于是盐商就不得不在所在地设店铺卖盐,但这又势必增加时间成本,加大运营风险和回本周期。于是慢慢的就有“坐贾”出来了,这些盐坐贾在本地开设店铺,既直接卖盐,也少量批发卖给下乡货郎,或者在各乡镇市集开集时去赶集卖盐,相当于是把盐的零售给承包了,而盐商本身在这个环节上就成了批发商。

        就连王家,这些年也只能坚持开中,零售环节只保留了少量店铺,大部分的盐都是要转卖给坐贾的——当然转卖的时候,盐引和盐要一起交的,还剩下最后一个票角的盐引相当于是零售的资格凭证,没这张东西,那官盐也变私盐了。

        王家老二说:“本来我将盐运到该贩地,脱手给坐贾,就能收回银钱了,但票市今天就开了,等我把盐运去中牟等地再回来,票市都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了。所以我把我这盐连同盐引抵押给他们,他们雇人运去中牟等县,赚我的这份差价。”

        那两个中年人笑道:“什么差价,就是辛苦跑腿的钱。”

        王家老二冷笑道:“辛苦钱?只要跑一趟中牟就有几百两进

        账,这种辛苦钱麻烦二位以后多介绍给我。”

        其中一个中年商人说道:“还有件事,咱们可得先说话,万一该贩地的坐贾不收这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