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三章 义商之道 (4 / 6)
张磊问道:“最难的买卖路子?”
小张掌柜道:“是啊。自弘治皇帝以来,官方公开推行折色法,只要交了银子就能买到盐引,所以愿意辛苦往边关运粮的人家就越来越少了,不过也不是没有,像王老爷子他们家就是
如此。”
张磊眉毛扬了扬:“哦!这是按照太祖爷的开中法行事?”
小张掌柜道:“是的。但运粮到边关,可比直接用银子买盐引难多了。王家一开始是从东边、南边购买粮食,运到边关,可后来东南粮价渐涨,盐引却越来越难支取,这利润就一日薄似一日,于是王家就干脆在边关地方,组织贫民屯田。将屯田所得粮食运到军中,换取盐引,再将盐引拿到晋南来守支。”
老盐商王德明见小张掌柜把话都说到了这个份儿上,便对张磊说道:“这实是我们王家的祖训之故,当年王家老祖宗因为北虏入侵,全家人都葬送了,只活了他一个,得亏逃入边关卫所,这才捡回了一条性命。再后来老祖宗一路挣命,按着太祖的开中法,买粮换盐引,不但自己活成了人,还开枝散叶,衍开了三房四支。
“因我们一家是靠边军才能活命,又是靠了开中法才能成家立业香火延续,因此老祖宗十分感念太祖爷,感念边军,也感念开中法。从那时开始,咱们王家就定了祖训,凡王氏子弟,
定要恪守祖宗成法,以精粮支盐,不得以次充好,不得躲懒逐利。所以这么多年,我们家都是运粮去边关再换了盐引回来支盐的。后来内地粮价渐涨,运粮无利,我们不得已又在边关屯田,收取余粮换取盐引,倒也不算违了祖训。前些年老朽年纪渐长,有些奔走不动了,幸亏两个儿子逐渐成年,我就让大儿子在边关屯田收粮,二儿子在晋南守支。最近是因为要办小女的婚事,他们才都回来了。”
小张掌柜指了指老盐商王德明的大儿子:“这是一智他爹,大少爷你别看他憨厚,其实在边关可是个田头,组织人种着几千亩地呢。”
张磊听到这里,心中渐起敬意,然而环顾了一圈,却道:“贵府做着这么大的买卖,怎么家境却如此俭朴?”
王德明苦笑一声,说:“哪算什么大买卖。边关地薄,屯田收粮,一年换得的盐引,抵不上晋南豪门随手一个收支起落。再说庄稼守成还要看天,三年一小灾,九年一大灾,把这些灾年亏本摊下去,要盈余就更难了。所以自折色法推行以来,直
接用银子买盐引的人是越来越多,愿意辛苦运粮、或者屯田收粮来换盐引的人是越来越少,就算是我们王家的三房四支,也只剩下我们这一支还在苦守祖训了。便是我家里头,我的二儿子也不大想赚这辛苦钱了,天天嚷着把屯田收粮的事给舍了,把银子花在购买盐引、疏通官吏上,盐引能支得更快,钱能赚得更多。
“可是老朽心里不忍啊。咱们大明的将士也都是血肉之躯,在边关是要吃饭的。大家都不运粮,他们吃什么?虽然折色法推行以后,户部兵部也给边关发银两,但银两大多是没发足的,这几年边疆的物资又越来越缺,有时候有银子也买不到东西,只看那几个靠老朽运粮过活的卫所,日子明显比拿户部银子的卫所过得好些,老朽就知道我王家的这个祖训是有道理的。而这些个卫所的军户,跟我们王家那都是几代人的老交往了,要我就这么断了给他们的粮草供应,老朽心头放不下。所以尽管这辛苦买卖赚钱难而且少,但只要日子还是过得下去,老朽便要继续支应着。这不但是我王家的规矩,也算是老朽的心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