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有所取有所不取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67章 有所取有所不取 (1 / 3)
        有所取有所不取

        那些高呼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骚客们表面上看上去正直,清高,不流于俗凛然不可侵犯,其实他们家里压根就不缺那三斗五斗米。

        五柳先生当年因为看不惯官场上的黑暗和龌龊愤而辞官,回家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从一个高级公务员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无业游民,收入上的落差和生活质量上的下降还是不小的。所以他经常抱怨哭诉自己辞官后的生活太过清贫,还写下一些类似“晨昏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那样的诗句排遣心怀,好像他天天有干不完的活受不完的罪似的,好像他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活得比牛累却连饭

        也吃不饱似的。

        甚至他还写下了一首《乞食》诗,直言自己已经穷得成了一个叫花子,他在诗里说: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天哪,好惨哪,已经到了手拄打狗棍讨饭的地步了,陶大佬这悲惨境遇真是让我等后人为之泪流满面呀。

        可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他的生活真的像他写得那样不堪吗?

        嘿嘿,如果你真的那样想,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

        诺国文人,哭穷是传统。自屈原以来,哪位文人不是惯会哭天抢地,整天哀嚎着:我好穷呀,穷得快要吃土了呀。

        还是琴朝时的袁枚看得清楚,自表清贫,那只不过是人家酒后自嘲,亦或是自我吹嘘而已,哪里做得真?

        那些自诉贫穷的诗句只不过是文人寄情山水的一种内心抒发罢了,只不过是骚客们自我标榜以示清高而写下的平仄有律的文字游戏罢了,只不过是他们告诉世人自己是个能够安于穷困的君子的宣言罢了。困顿交加贫寒交迫的读书人也许是有的,而且一定是有的,但绝不可能是他五柳先生

        就是他带头高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可是,实际上呢?他过的那才叫不差钱的日子呢。他辞官后置有良田十余亩,房舍八九间,仆从数名,完全就是一个老爷。他顿顿要好酒好菜,有朋友来访必定要大宴宾客。偶尔一掷千金时候也不在少数,如果真的困顿了,他能那么做吗?

        五柳先生当时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名士了,以诗名著于海内。他出身名门,祖父外公都是朝中重臣,虽然他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