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九龙撑天1 (3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四章 九龙撑天1 (3 / 3)
        南洋的降头术,据民间传统,是从印度教传来,当唐朝三藏法师到印度天竺国拜佛求经,取经回国时,路过通天河,也就是流入暹逻的湄江河上游,渡船至河中央时,被水中的乌龟精潜入河底,想害死唐僧,后唐僧虽不死,但所求的经书都沉入河底,幸得徒弟入水捞起,但仅取回一部份大乘的《经》,另部份小乘的《谶》,随水流入暹逻,暹人献与暹僧皇

        ,听说这部《谶》,就是现在的降头术。

        这部《谶》的正本,流入云南道教的道士手中,遂创立一派“茅山道”,茅山的法术和降头术因此而来,而手段比较高强,所以有人说,暹逻的降头术,是从中国的云南传来的。《谶》的副本,孙雨莺也有一套,放在银行的保险库里。

        我声音有些颤抖的问孙雨莺:“你看我变了吗?也和他们一样吗?”我下意识的摸了一下嘴唇,嘴角没有流血。

        孙雨莺说:“你没有变,因为你有霹雳辟邪珠和三眼天珠,我也没有变,因为我俩一直握着手,天珠的力量也加持到我身上。”

        雨莺说过,三眼天珠即”天时”、”人和”、”地利”的象征,天珠在西藏这块中国最纯净的佛教圣地吸收灵气和天地精华,经过了高僧、活佛加持,增加了天珠的力量。不仅让我独善其身,也让孙雨

        莺逃避了厄运。

        坎巴不必说了,自身就是转世灵童,有佛光罩顶,邪毛鬼秽无法近前,但是九爷为什么也不起变化呢?

        这时,画壁上突然传出来一阵脆生生的摄魂铃铃声,熊三公他们像听到军令一样,自动的排成了一列,双臂向前平举,九爷也排在了队伍后面,远远地给我们使眼色会意,坎巴也很快明白了,于是我和孙雨莺、坎巴像他们一样蹦跳着排在队伍的后面。

        画像中的老者从太师椅上立了起来,此时,他已经不再是平面上的一个画像,慢慢蠕动着,吹气球般的从画壁上立起来变成了人形,仿佛很费力的挣出了墙壁,然后慢步从画壁上走了下来,来到了最前面的熊三公面前,拿出一张黄表纸,在熊三公脑门上贴上了一张,随后挨个贴上了黄纸,我们学着九爷的样子,一动不动,双臂平举,和身体成九十度直角,

        那个瘦骨嶙峋的老者把黏糊糊的黄纸分别贴在了我们额头上。老者另一只手上拿着小阴锣,背后多出了一柄吹毛利刃,寒光闪闪,冷气逼人。

        孙雨莺在我前面,仍然牵着我的手,回过头给我一个贴着黄纸的鬼脸,悄然说,“二小,体验一下真实版的湘西赶尸吧。”

        按照赶尸步骤,法师不在尸后,而在尸前带路,不打灯笼,因为他是一面敲打着手中的小阴锣,一面领着这群尸体往前走的,手中摇着一个摄魂铃,让夜行人避开,尸体头上戴上一个高筒毯帽,还要将一些朱砂塞入死者的耳、鼻、口中,再以神符堵紧。相传,耳、鼻、口乃三魂出入之所,这样做可将其魂魄留在死者体内。最后,还要在死者颈项上敷满辰砂并贴上神符,用五色布条扎紧;再给死者封面戴上粽叶斗笠。诸事办妥,赶尸匠念毕咒语,大喝一声“起!”客籍死尸便会应声站起…

        老者显然省略了这很多步骤,在我们左侧闭眼念毕咒语,把充满血色的眼睛睁开,惨白的脸怪异的扭曲,显得更加恐怖,用喑哑声音喝了一声“起!”

        一干众人随着一声令下,蹦跳着向前行进,九龙柱是九宫布局,就是一个正方形,每行每列均是三条龙柱,从每一面看都是三根龙柱,穿过第三根龙柱,也就走出了九龙撑天的洞穴,我们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九爷趁赶尸人不注意,拉着我和孙雨莺的手,悄悄弯身走到了最前面,只留坎巴在队尾,这样,队伍前后都有了未中蛊咒的人在照应。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