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7章 纸上余森 (1 / 2)
纸上余森
故事的开端,仍然是在清末民初,在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大环境之下,发生的一个隐藏地极为小心地故事。
在纷乱的时下,许多人是家贫难养妻儿的,余森同样是这般。只有五六岁的年纪的他,因为父母实在是揭不开锅了,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小儿饿死在家徒四壁吧。余森父亲只好狠下心肠,瞒着母亲把自己的幼儿送到了十里之外的山上一个道观的门口。
当道观的老道士清晨开门一看,一个小男孩脏兮兮地卧倒在门板前,虽说有些厌恶,却总不能见死不救吧,只好让人抱起他,熬了些粥水,热腾腾地让他吞咽了下去。
余森有了心跳,不过小小年纪的他也知道父母的用心不易,为了活命,虽然几次被老道士扫地出门,但是他一个小小年纪,却学起了死皮赖脸,当着上山敬香的香客们在老道士面前,跪地求命,要他收入门
下。
老道士抹不开脸面,总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吧,只好忍恶把他收入了门下,从此,余森小小年纪就当起了一个做杂物的牛鼻子小道士来。
当时的时局纷乱,贼匪横行,军阀混战,微有薄田的寺院道观就成了一些胸无笔墨的莽夫眼中的肥肉,他们不时拿着几把钢刀,端着几只破枪,就敢来到山门前,喊上那么几嗓子,要里面的出家人把窖里隐藏的存粮双手奉上。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更何况只会吃斋念咒语的老道士呢,很快,香客也渐渐少了,道观里的存粮也日渐消耗。
所以,余森有时候在想,自己算不算是入错了行当。老道士看着钱粮的赤字,以及道观中嗷嗷地十几张大嘴,心中更是怒不可遏。而年纪最小的余森不免常常要被赶到门外,风餐露宿了。
几个恶棍下山之后,余森时不时会被呕了气的老道吊起来抽那么几鞭子出气。不出些日子,往日里烟火不断的道观也倒了灶台,十几个道士被老道士逼着
下了山还了俗。
这些个道士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从别处掏模出了几个铜子,在铁铺里打了几把菜刀,又一窝蜂地上山涌回了道观,非要找昔日的恩师讨些酒水喝。
老道士双拳已老,又眼花耳鸣,养了这些白眼狼,又被割肉,真是哀痛莫大于心死。幸亏余森,年岁虽小,但平日里和师兄们处的关系也不错,虽然损失了些身外之物,但也处置地也得当,让这些系着发簪的匪人们得粮却留下了师徒的小命。
老话说的好,祸不单行。
一月之后,一场水灾把后山仅有的几亩薄田也化作了沙地。
眼看着秋粮打了水漂,师徒俩总不能坐吃山空吧,而且洞里藏着的米粮也仅够俩人强忍着对付个十几天了,还得时刻提防不时上山生事的盲流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