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拒绝写文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七章 拒绝写文 (1 / 2)
        拒绝写文

        “这是‘逗号’,用在句子的内部,表明一个句子尚未完结,但在这里有所停顿,表示分隔.......这个是‘句号’.......”

        “表示一个句子到此完结?”

        “没错。”

        “那这个呢?”

        “这是冒号,用来引出后面要说的话,一般用来表示.......”

        于是,李信和房玄龄就这样在客厅里聊起了标点符号的含义与用法。房玄龄果然不愧是浸淫儒道多年的文道大宗师,很多标点符号其实用不着李信多做解释,他就已经连蒙带猜地领悟得差不多了。李信的说明只是给出了一个更为明确的定义而已。

        待将通篇文稿出现过的所有标点符号都解说过一遍之后,房玄龄感慨道:“若是早有这些符号该有多好,可以省却多少争论和申辩的口水仗。”

        的确,由于古籍之中没有标点符号,很多句子该如何断句、如何理解就成为了悬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恐怖的是,很多人出于不同的动机,试图将这些句子引向自己需要

        的解释方向,从而实现自己的特殊政治目的。

        譬如说,一个鼓吹愚民统治的政客,就很有可能故意地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十个字解释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样一来,这句话的意思就成了:可以让百姓们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而没必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孔夫子自然成了**治的代言人。

        而另一种说法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那么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尚未掌握,那么(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仅仅是改变了标点符号的位置,就使得整句话的意思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孔子老先生一下子就从**治的代言人变成了教化万民的典范。

        至于孔仲尼先生到底本意是什么?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真的在意。

        每年都有无数儒者、各大世家的大宗师,在类似的问题上疯狂打嘴仗,而且各执一词,达不成一致。如果早在孔子的弟子们落笔写下《论语》这本书的时候,世界上就有标点符号这种东西,那么类似的争论会少多少啊。

        李信笑着道:“现在有也不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