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香炉紫烟(十一)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香炉紫烟(十一) (2 / 3)
        《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

        是的!庐山,秀峰瀑布,密林,野河,山魈,《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蛊养人鱼,所有线索隐藏的秘密,都刻在河底玉,洞的墙壁上。

        那是一处传说中的人间天堂——桃花源!

        然而,这一段诡异的经历,似乎预示着,桃花源,人间至乐之境,并非口口相传千年那般美好。

        一时间,我们谁都没有说话,各自想着心事。

        突然,月饼抬头对我眨了眨眼睛:“陶渊明…陶安然、陶清怀、桃花峪、桃花源…南瓜,你不觉得很巧合么?”

        这,就是我初读壁刻古篆,想到的古怪问题。

        世间,看似冥冥中自有天意的巧合,其实都是命运与时间的齿轮相互咬合,摩擦出的火花。

        “我们首先要想办法躲开河里的人鱼,再根据《桃花源记》里的线索,寻找入口。”我已经不愿思考太多问题了。饿了就吃,困了就睡,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做点儿实实在在的事总比苦思冥想什么也不

        干好很多。

        “你有没有想过,桃花源的入口可能就是这里。”月饼扬扬眉毛,取出一枚桃木钉,敲着洞底石壁,根据回声判断是否真空,“假设咱们找的地方确实是桃花源,那么李白、苏轼、历代诸多诗画名家,扎堆儿来庐山探索,没有任何发现…”

        “那就只能说明,入口并不在常识范围内。”月饼双手比划成山峰的形状,“香炉峰顶,明明看到这座山后有桃花林,算算路程,早该到了。《望庐山瀑布》暗示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才能看到桃花源。如果你是李白、苏轼,明明看到了桃花源,却怎么也找不到入口,体会一下那种心情,再想想对《望庐山瀑布》的分析,是不是更贴合?”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月饼低声念着《桃花源记》里的文段,“这段描述,像不像咱们驾着竹筏来这里的情景?尤其是‘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这个石洞,不就自带光芒么?”

        “月公公,咱们不是茅山道士,也不会穿墙术,这个石洞虽然解释不明白来由,可是明明就一面石墙,难不成咱俩头铁生生撞进去?”我承认月饼讲的有道理,可是趁这个空儿,我把洞里看得仔细,根

        本没有什么暗藏机关,更别说根据格局堪舆布置的暗道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