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3章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1 / 4)
两个时辰后,夕阳西下。
“这里的大匠已经把这块碧玉的价值估算出来了,想必这碧玉镯过段时间就能完工了,你就再耐心地等上一等吧。”
“嗯。”王玄清点了点头。
《周礼·地官·鼓人》云:“以金镯节鼓。”郑注认为“军行,鸣之,以为鼓节”。这与《周礼·夏官·大司马》所云“鼓行鸣镯,车徒皆行”的说法是一致的。
至于其形制,郑玄认为:“镯,钲也,形如小钟。”《说文》也认为:“镯,钲也。”而《诗·小雅·采芑》则有“方叔率止,钲人伐鼓”之说。毛传解释说:“钲以静之,鼓以动之。”由此可见,其与镯的用途完全一致。而今人钱玄则认定“《周礼》无钲字,即用镯字”。
又,《左传》、《国语》等书中屡见军用乐器“丁宁”。
如《左传·宣公四年》云:“著于丁宁。”晋人杜预注认为:“丁宁,钲也。”而《国语·吴语》也有“亲就鸣钟,鼓丁宁”之语。韦昭注也认为:“丁宁,钲也。
镯在古代称为“钏”,在南方一带,也有将镯称为“环”的说法。手镯从古代流行至后世,令众多女**不释手。
在古代,除了常作为定情信物外,更因其寓意富贵绵长,康泰吉祥而被人们所推崇。
玉镯更是因种质极佳,透明度高,色彩纯正、美丽,翠色鲜艳,色感活泼有朝气而被无数人所追捧。
不过在佩戴玉镯时一定要注意避免磕碰,以免损伤翠玉。
切忌油汗,保持干净,避免与汗液、油烟、香水、清洁剂等相接触,清洁时用清水和白色软布揩擦。玉镯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而各个时期的玉镯各有不同。
后世大汶口文化玉镯呈外方内圆形,春秋时期玉镯为扁圆形,唐代有镶金玉镯。
发展至宋代,玉镯呈圆环形,内平外圆、光素无纹;而明清玉镯,多见装饰。
中国人认为玉有“五德”,常佩挂在身以提醒人们要像玉那样冰清玉洁,而珍贵、稀少的翡翠与**更是被人们当做勇气、幸运与纯洁的象征,而且普遍相信玉有灵性,能够驱邪避祟。
长期佩戴玉制品对身体十分有益。从医学角度上讲,玉石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锌、镁、铁、铜、铬、锰、钴等,佩戴玉石产生特殊的“光电效应”聚焦蓄能,与人体发生谐振,从而使各项生理机能更加协调运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