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5章 雕版印刷术 (1 / 3)
“罢了罢了,你看过也无妨,只是不要随便外传,不然咱们俩都可能会有麻烦的。”
“是,奴婢知道的。”高蓉很客气地说道。
“你把厨房里那盘菜品给陆老伯端去吧,看看今天他能不能试做一盘出来。”凌皓头也不抬地吩咐着。
“是。”高蓉答应一声,立马就进了厨房端着那盘青椒炒肉去了随殿的大厨房。
凌皓继续看着王玄清誊抄下来的《**经》段落,能在这么短时间之内把誊抄的文件交到他手上,想必她也是辛苦了很久吧……
这时候,凌皓也不想浪费时间了,左右趁着现在还有时间,不如就趁着现在有功夫,把王玄清送来的这个抄录文件利用印刷术给落实到位算了。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虽然在宋仁宗时,毕昇就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但宋朝虽然出现了活字印刷术,却并未能普遍推广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术。
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印刷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地区。
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化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手抄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既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又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印章和石刻给印刷术提供了直接的经验性的启示,用纸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直接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中国的印刷术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的发展,给人类的发展献上了一份厚礼。印刷术的特点是方便灵活、省时、省力,是古代印刷术的重大突破。
神州的印刷术,自然也是源远流长,传播广远。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它随中华文化的诞生萌芽,随中华文化的发展演进。如果从其源头算起,迄今已经历了源头、古代、近代、当代四个历史时期,长达五千余年的发展历程。早期,中国人民为了记载事件、传播经验和知识,创造了早期的文字符号,并寻求记载这些字符的媒介。由于受当时生产手段的限制,人们只能用自然物体来记载文字符号。例如,把文字刻、写在岩壁、树叶、兽骨、石块、树皮等自然材料上。由于记载文字的材料十分昂贵,因此,只能将重要事件做简要记载。大多数人的经验,只能靠口头进行传播,这严重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
最开始,印刷术仅仅只是用来表现自己的名讳的东西,这就是印章。
印章在先秦时期就有,不过一般只有几个字,表示姓名,官职或机构。印文均刻成反体,有阴文、阳文之别。在纸没有出现之前,公文或书信都写在简牍上,写好之后,用绳扎好,在结扎处放粘性泥封结,将印章盖在泥上,称为泥封,泥封就是在泥上印刷,这是当时保密的一种手段。纸张出现之后,泥封演变为纸封,在几张公文纸的接缝处或公文纸袋的封口处盖印。据记载在北齐时(公元550~577年)有人把用于公文纸盖印的印章做得很大,很像一块小小的雕刻版了。
而在东晋时期著名的炼丹家葛洪(公元284~363年)在他著的《抱朴子》中提到道家那时已用了四寸见方(135x135)有120个字的大木印了。这已经是一块小型的雕版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