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44章 对耗 (1 / 2)
攻城是个很残酷的事情,许多惨绝人寰的事情都是围绕着攻城产生的,而且许多时候,根本就判断不出胜负,因为在高大的城墙下,在绝望之下,每个人都成为了野兽!
攻城的人是野兽,为了攻破这个城池,他们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用朝鲜人做炮灰,当朝鲜人死绝后,八旗兵中的辅兵开始上。
所谓的辅兵,就是战兵的编外人员,用八旗的说法,就是奴隶!以前电视所说的发配为披甲人为奴,说的就是这层人。
这些人存在的意义,就是为正式的战兵披甲铺床,就像一个勤务兵一样,如果表现好,那就有可能成为正式的战兵,但大多数都是成为炮灰。
但最多也就是高级一点的炮灰,这些人来源很广,很大一部分是汉人,还有一部分是朝鲜人,还有生女真,平时的时候,他们就是一些杂兵,但关键时刻,他们就是炮灰。
只有等他们死绝,才轮到真正的战兵上场。和西方的所谓骑士差不多,每个八旗的战兵,都有一两个扈从,这个,属于战兵私人的奴隶。
明朝的军制其实和建奴差不多,一般的士兵,其实定位都是杂兵,或者用炮灰这词更能形容,明朝的士兵待遇都很差,打仗的时候,都是他们先上!
真正的精锐,就是每个将领手里的亲兵,这才是真正的力量,这些人平时好吃好喝的供着,关键时刻,就靠这些人来拼命。
所以按照这个来对比的话,明朝的真正兵力是不比建奴多太多的。毕竟一个千人队,能有一百亲兵就已经是不得了,许多连五十人都没有。
这是一个很畸形的模式,为何戚继光能够大胜倭寇和蒙古人,靠的就是改变了明朝的军制,所有的士兵,都按照亲兵的模式来培养,这能不打胜仗吗?
但戚继光不是那么好学的,戚继光为何敢这么干,因为他把朝中的人都摆平了,张居正是他的大靠山,冯保是他的内援,而胡宗宪则是为他筹集钱粮。
所以他不缺粮饷,所以敢这么干,士兵全都有粮饷,吃得饱穿得暖,那自然战斗力就上去了。如果戚继光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谁愿意为他卖命?
戚继光的模式谁都懂,但是就没有几个人能学到,特别是明末,因为士兵的粮饷就是大问题,不靠吃空饷,喝兵血,根本就养不起军队。
而这也是明朝军队擅长于打防守战的原因,野战的时候,许多人连武器都没有握热,怎么可能拼命,自然想着跑。但到了守城,没地方跑,那就只有拼命。
所以这是一场炮灰对炮灰的战斗!毛文龙虽然战功不错,但是他没有戚继光那样的靠山,自然手下也是杂兵七八,精锐一二,擅打顺风仗,攻坚仗没有影子。
双方围绕着城墙开始了连续几天的战斗,整个城墙周围已经是死尸横野,毛文龙的东江镇因为是守军,占了一点便宜,但是伤亡也是很惨重。
建奴把所有的辅兵都投入了,后面连不擅长攻城的蒙古人也被逼迫拿着圆盾朝城门攻,城池周围的雪都被鲜血给融化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