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缉私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37章 缉私 (1 / 4)
        山东是中华文化中历史比较重要的一环,当初的齐鲁文化可是中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春秋时,就是有名的诸侯国之一,而且还成为过霸主。

        齐桓王能成为霸主,靠的就是两样东西,一个是肥沃的土地,众多的人口;另一项,则是海盐,在古代的时候,盐这个东西,可是战略物资。

        到了明朝,山东又多了一项优势,漫长的海岸线,又养活了许多人。不过,得利的,其实还是少部分人!

        在山东,最有利可图的两件事,莫过于私盐以及海商!

        私盐很好理解,在春秋时,齐国就拥有产量巨大的盐场,成为齐国争霸天下的本钱,轻松就实现聚富养兵的目标。盐这东西,历朝历代,都是朝廷专营。

        为何?因为这其中巨大的收益!从管仲时期,就开始盐铁专营,因为这其中的暴利太大。而到了明朝,反而盐税的收入逐年减少,虽说也有制度的原因,许多盐商提不到盐,但更多的,是私盐的泛滥。

        对于卖私盐的,就和后世卖白粉差不多,抓到就要杀头。所以,敢这样做的人,无一不是亡命徒,但真正的亡命徒能有多少?而且小打小闹的,根本就不足对官盐形成冲击!

        私盐的利润太大了,大到许多地方大族都有人参与其中,不然光凭几个盐枭的小打小闹,那是根本成不了气候。大明法律规定,贩卖私盐者,拿到就可就地问斩。

        可以说如果没有地方大族的配合,盐枭们根本就没有可能在手中的盐销售出去,因为当时老百姓买盐,都必须到专门的店去买,在其他地方买的,被发现的话,也是要受处罚的。

        相比起私盐,这海商就更复杂一点,明朝对于海禁的政策,那是时断时续,到了万历年间,因为缺钱,所以这海禁放松了,允许一部分海商出海。

        但到了天启年间,更准确的说,随着东林党人上台,魏忠贤的垮台,大臣们对于禁海的提法又开始了,许多出身江南的人,都在大力的提倡,要禁海!

        对此,陆东源是冷笑的,他们的禁海提议,其实根本就是目的不良!

        有人可能不理解,说江南不是资本主义的萌芽阶段,这手工业都很发达,怎么要禁海呢?和南洋做生意,岂不是更赚钱?

        这可不是江南的东林党人脑袋秀逗了,而是他们为了打击竞争对手所干的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