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通风会,叙旧?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1章 通风会,叙旧? (1 / 2)
        外交这东西很复杂,复杂到一般人不懂!比如各种外交辞令,如果不是深淫其中的人,你绝对分不清各种表述当中的真实意思,可以说,外交这东西,差不多可以赶上易经了,都是那么的晦涩难辨,有时如果双方的理解范围不一样,那就容易发生擦枪走火的事。

        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外交,但是外交这个东西是建立在实力之上,也就是西方说的现代文明,其实说白了,就是双方发动战争的损失过大,能通过沟通的,尽量少打架。但在历史上,大明就是个奇葩!奇葩到什么程度?那就是基本上没有外交!

        说没外交也是不对,不过大明这外交走的路歪了,比如在陆东源看来,大明的外交就是个打肿脸充胖子的结果,只要一个国家递交臣服书,那就充大国面子!在有明一朝,大明的外交始终是吃亏的,因为只要有人朝贡,那作为宗主国,那绝对是要回赠超过上贡物品好几倍的东西,结果,有些外国骗子竟然就私刻一个印章,伪造身份,说自己是鸟不拉屎国的使臣,特来上贡。

        结果,骗子带来的垃圾被大明当成宝,回赠好多值钱的东西。这事干的人多了,大明财政受不了,最后很丢脸的出了个命令,大家的朝贡热情我领了,但你们太辛苦,这样好了,你们五六年或者十年来一次好了,至于新内附的国家,咱大明的属国多了,管理不过来,就不用来朝贡了。

        这就是大明的外交,基本上就是打肿脸充胖子,吃亏自己咬牙抗着。至于对于敌对国的外交,那基本就没有!

        因为朱和尚立国之初,有感于宋朝的窝囊,特意立了规矩,那就是三不政策,不和亲,不纳贡,不议和!至于什么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明朝以后的人说的。当初朱棣为了迁都,打出的口号是天子守国门。

        总体上说,大明对于敌对国,那就是不服就干!打的赢猛干,打不赢含着眼泪把牙含血吞也要干,总之就是不和你妥协!这个政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比较解气,而且总体上说,大明,是封建史上最硬气的王朝,一个透着浓浓的屌丝味的王朝,没有那么多的蝇营苟且,更没有什么忍辱负重,真的做到了明!什么都是明摆着的。

        大明属火德,性烈如火,简单的说,那就是一个暴脾气青年。而清朝属水德,所谓的水能克火,这属水的,讲究个以柔克刚,到最后,什么也克不了,所以后世才有明邋遢,清鼻涕的说法。

        这其中的话题,可能完成一篇博士论文,说那么多,就是大明的外交就是渣,非常非常的渣!渣到什么程度,如果崇祯当初不被这个观念束缚,早早迁都的话,南明其实可以苟延残喘上百年的,毕竟南明也存在了四五十年。这其中,上位者更是许多不靠谱的。

        作为穿越众,陆东源自然没有这个古板的念头,就像他和张嫣说的,这外交嘛,其实就是你骗我,我骗你的,大家都在表演,谁怕谁啊?孙子兵法说过,上兵伐谋,下兵法交,这外交这东西,必须是要会的,而大明的君臣脑子里,就没有外交这个概念。说实话,还不如皇太极。

        作为一个从小就耳闻目染种花家流氓兔外交精髓的穿越众,陆东源觉得有必要和这些脑袋没这根弦的大臣们补补课,别以为兔子们好欺负,兔子可都是流氓兔,鹰酱那么牛逼,经常被兔子放暗箭,开玩笑,种花家的权谋史怎么是鹰酱这个浑身肌肉的二逼青年能理解的。

        说正题,陆东源知道这次的议和是没有结果的,他也不敢要什么结果,不过能扯嘴皮子,就尽量别打架,因为现在陆东源没有能打赢的资本。在一群人扯痞子好几天后,陆东源终于露面了,他召见了多尔衮兄弟俩。

        召见的地点在乾清宫,虽然这地现在陆东源不住了,但是因为是非正式场合,太极殿不太合适,在那地方,所有的大臣都要到,人太多了。不方便谈。

        在这召见之初,陆东源就先召见了孙承宗,作为军事总负责人,这些场合,是不能免除他的,但有些东西,陆东源是要和他通通气。

        “等下朕召见多尔衮,朕会同意双方暂时修兵的说法,但这不能见箸文字,只能是口头协定,双方约定,以现在控制区为界,不发生战争。”

        孙承宗点点头,开口说道:“臣的意思也是这样,目前大明没有与建奴一战之力,只能采取广筑墙的策略,慢慢的蚕食建奴控制区。”

        对于孙承宗的以守势慢慢蚕食策略,陆东源是不认可的,这样的方式耗费太大,基本上就是打呆仗,打硬仗,打仗如果这样打,即使打胜了,自己也是得不偿失的,不过对于孙承宗的保持守势,陆东源是认可的,所以,陆东源开口说道:“先稳固防线,再徐徐图之,这个策略朕是认可的,所以,我们要争取两年内不动刀兵!”

        还没有等孙承宗接话,陆东源又说到:“但我们尽量还是要让建奴明白,这暂时休战的前提是不得攻击察哈尔部,还有朝鲜国。这是我们暂时休战的前提,也是底线!至于什么撤销国号,向大明臣服,这些虚名不必计较!”

        “臣怕其他大臣反对,毕竟这关系到大义!”孙承宗为难的说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