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4章 回师 (1 / 2)
大军开始回师了!因为陆东源击败了阿济格,严重威胁到了皇太极的后路,皇太极在经过权衡后,开始退兵了。毕竟此次大战,虽然折损了阿济格,但是本次出兵的目的达到了,重创了林丹汗,分裂了察哈尔部落,收服了咯喇沁等三个察哈尔部落,这场大战基本上是胜了,皇太极就不想节外生枝了。
对于大明,他在宁完我等谋士的建议下,制定了臣和的策略,暂时不针对大明,把重心放在了对付林丹汗以及朝鲜上,通过这个方式剪除进攻大明的后顾之忧,待没有后顾之忧,并且通过劫掠蒙古部落和朝鲜,得到更多的人口,增长实力后,再开始对付明朝!毕竟大明太大了,和大明拼消耗的话,后金根本就拼不起!
所以胡老三被放了回来,带回来的,是一份言辞谦卑的请和书!
“小臣乃不懂礼教之蛮夷,无意冒犯明天子之威严,此次之事,乃手下擅自做主!虽是其擅自做主,但小臣乃为其兄,所有罪过此由小臣来负也!小臣惶恐,愿用五万人口来平息圣天子之怒!小臣以后将更加严厉管教手下,再无侵犯大明边境之事发生!另,请求圣天子册封小臣为属国,当成为属国后,小臣将退出以前侵占之地!小臣一心崇敬大明之威,请圣天子成全小臣之拳拳忠心!”
这就是皇太极的文书,说白了,就是说这都是误会,我是无意冒犯,这都是手下人干的,但为了表示歉意,愿意用五万人来弥补这个过失!另外咱们还是讲和吧,你收我当小弟,那小弟就把以前不懂事拿去的东西还给你,大家和平的过日子,再也不打打杀杀了。
“你们怎么看?”陆东源把文书递给边上的孙承宗等人,淡淡开口。
刚班师回来的孙承宗看上去比以前老了很多,他看了看这份文书,沉吟了片刻,说道:“此乃皇太极缓兵之计,为的是麻痹我等!陛下不要上当!不过,对于对方求和,老臣认为可以接受,对方不想打,我大明何尝想打?暂时修兵,有利于大明恢复元气,但只怕,朝野上下不答应啊!”
相较于孙承宗的委婉,杨嗣昌可就直白许多,他开口道:“双方讲和乃是好事尔,朝廷实在是不能再在辽东耗费太多了,目前西南夷乱正凶,陕西隐有不稳之态势,双方修兵,正好把兵力用于镇压国内民变!特别西南,虽为羁绊之地,但不可大意,目前四川、湖广皆受波及,万不可等闲视之!”
杨嗣昌为何这样说?本来他就是主和派,他的大局观还是非常强的,知道后方不稳的话根本就不能全力对付后金。还有个重要原因,因为陆东源的蝴蝶翅膀把他老子给扇到了西南,他自然希望助他老子一臂之力。
“祖制,大明不讲和,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即使当年土木堡之变,天子北狩,京城危急!我大明也没有与也先签订城下之盟,现在我军大胜,更不能与之签订合约,否则,如何向列祖列宗交代?如何面对天下之悠悠众口?”卢象升在边上沉声开口,他可是一个坚定的主战派,根本就不能接受讲和这个现实。
“臣也赞同卢大人之意见!我军大胜而与对方讲和,必招致天下臣民反对!而且建奴性贪婪,如何会洗心革面,与我大明和平共处?此乃不过鞑子麻痹之计,若不防备,必吃鞑子大亏!”孙传庭在边上也跟着开口,反正他就觉得皇太极根本就没有安着什么好心。
陆东源看着泾渭分明的两派,暗暗的叹了一口气,现在就这样,等到了朝廷之上,估计反对的人会更多,特别那些东林党人,估计会骂得飞起,这讲和之事不好办啊!
“朕心中很清楚,皇太极可不是安分守己之人,他的目的不过是麻痹朕罢了!朕怎么会上当?诸位大可放心,朕不是三岁小孩!岂能看不出皇太极的援兵之计!”陆东源淡淡的开口。
“不过,朕也是赞同暂时修兵的,朝廷实在是撑不住了!辽东每年所耗费银两占了朝廷财政的三分,这个负担太沉重了,如果加上每年的辽饷,占的钱就更多了!暂时修兵,有利于减轻朝廷负担,让朝廷恢复元气!”陆东源其实还有话没说透,那就是辽东镇,每年朝廷那么多的银子砸下去,结果却砸出个门阀来,都有点不受控制了。
这个门阀就是以祖大寿、吴襄为首的门阀世家,他现在有点像以前的李成梁一样,快成为辽东王了,仗着朝廷需要他们,拼命的向朝廷要钱要粮,结果只是肥了自己,坑了朝廷!现在的辽东镇已经隐隐有点听调不听宣的感觉了。要钱的时候拼命大开口,打仗的时候却是以保存实力为主。就像这次关宁铁骑出塞外,满桂竟然有点指挥不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