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24章 林娜的决心 (1 / 2)
林娜和秦卓然的关系,说起来有些微妙……一开始林娜是被秦卓然下了药,夺去了清白之躯,随后又受到他的胁迫与他订立了那所谓的“情人契约”。
在这些年里,秦卓然对林娜除了精神和肉体上偶尔的出于变态心理的欺凌之外,平时对林娜还是关爱有加的,给她提供了优渥的经济条件,还有与看似高人一等的社会地位。这对于一个小地方来的女人来说,那种虚荣的感觉也并非完全不存在。
所以,对于梁山要她帮着做眼线出卖秦卓然的机密隐私的时候,林娜所表现出来的第一反应却是犹豫和抗拒。她倒不是害怕被秦卓然发现后报复,更不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而是出于一种类似于“爱”的感情。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林娜算是“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中的一员。
1973年8月23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柯瑞迪特银行发生了一起抢劫案,两名绑匪劫持了4名银行工作人员作为人质,与当局对峙了131小时。
事件中,人质对绑匪产生了一种非常特殊的情感,声称“绑匪让他们免于受到的伤害”,有一名女人质甚至出于自愿与其中一名绑匪共赴巫山。更离谱的是,被解救后,人质们并不恨绑匪,不仅为他们辩解,有位人质还建立了基金帮助绑匪支付辩护费用。
这就是所谓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林娜和秦卓然的关系,同样也类似于“绑匪和人质”的关系。虽然按照心理学家的分析,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发生,一半都是在人质被完全控制失去与外界的联系等等情况下,才会产生。
但事实上秦卓然对林娜的控制,也是极严的,这种控制源自于精神上。林娜就好像被秦卓然关进了一个“精神的牢笼”而无法越狱一样。她无法摆脱这种被秦卓然霸占的生活……
当林娜心理上屈服了之后,她就有了一种一切都受秦卓然控制的感觉,心里的无助和顺从成了她的一种思维习惯。面对着秦卓然强大的威势,她已经建立了一种“顺昌逆亡”的概念,忍辱负重苟且偷生才是她唯一正确的选择。
而秦卓然对林娜的那种好,给她的那些“恩惠”又让她的心理产生了“秦卓然其实也并不是坏人”。秦卓然平时的和颜悦色以及给她的种种“关爱”犹如春风般温暖,使得林娜的心理渐渐的被秦卓然“同化”了。
当然,林娜的这种心理变化并没有继续恶化下去,她遇到了中学时期的白马王子史燮冬,也正是史燮冬的出现,让她心里有了羞耻之心,一个女人正常的感情渐渐地复苏了,她有了未来的希望,她想着忍过这几年,然后和史燮冬一起回乡好好过日子。
但谁想到史燮冬也是个靠不住的,他向往着成功,想要出人头地……这些或许可以被解读为进取心,林娜也曾经觉得史燮冬有这种进取心还是很好的。但她随后就发现了史燮冬的虚荣和自私……
当然,史燮冬的这些毛病其实也是人的通病,和秦卓然比起来史燮冬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好人的。
虽然林娜从右城分局刑警队出来的时候,心里已经非常明白,自己和史燮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了,但她还是希望能够在最后帮史燮冬躲过这一劫。
她想秦卓然求助,但被他那苛刻地条件挡在了门外。而现在林娜已经找到了帮助史燮冬的门路,可秦卓然却在这里落井下石……听着秦卓然在房间里打电话的声音,林娜心里对这个男人最后的一点“好感”,也彻底没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