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人体冷冻技术(5000字大章节) (5 / 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19章 人体冷冻技术(5000字大章节) (5 / 9)
        直到多年后,后人反应过来,往往会为他的生不逢时而扼腕叹息,徒呼奈何,比如活跃在二十一世纪的赖恩。

        在那样粗放的科学背景中,赖恩依然用超前了数百年的敏锐嗅觉提出并完成了关于宇宙大物流管道的设计。几百年过去了,当年赖恩提出的核心理念依然被奉若至理。如果赖恩能活跃在二十六世纪,那不管对他还是对整个文明,都是莫大的幸事。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特斯拉、张衡等人的身上。

        这种浪费并不仅限于科学领域,在艺术、政治、商业等领域,同样有着相似的浪费。

        比如俞伯牙、贝多芬、钟蕾……

        如果让这些具备极高音乐创造力的人接触到更多乐器,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见识到更多合成声音的科技以及更完善的现代与后现代编曲体系,这些人终其一生又能多创造出多少曲子?在接入脑链技术后,又能将多少在脑子里被悄然浪费的经典旋律保存下来?

        不敢想象。

        或许这些人在自己的生命中,将自身的才华发挥到了极致。

        但这所谓的极致必须考虑到时代的制约。

        人体冷冻技术的核心价值,就是可以让这些才华跳出时代的限制,为整个文明打开另一种可能。

        在必要的时候,将先行者冷冻起来,才华保存下来,留到需要的、恰当的时候,在满足某些必要条件后,将这些被时代限制了的才华放到更恰当的位置,让他们换个更舒适的环境重新绽放,将会为文明带来多大的帮助?

        常人实在难以想象。

        可以这样举例,某顶级科学家将某个重要项目推进到了一定的程度,剩下的研究需要实验考证,直到得到大量实验数据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推导,亦或是需要进行庞大的计算与长期的观察。

        这很现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