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八章 屠城的曹操 (2 / 2)
荆州百姓为何这么厌恶孙权?想建安十三年春,赤壁之战爆发前夕,孙权派吕蒙征江夏太守黄祖,凌统,董袭等尽破其城,孙权为何威慑黄祖,让破城之后鸡犬不留,于是此战在江东的版本就变成,凌统,董袭率精锐万余击败贼将黄祖,破其城,斩杀敌军十余万,黄祖逃跑,贼军不堪一击。
当时整个荆州九郡加一起不过百万人口就不错了,刘表身为荆州之主,号称拥兵四十万,实际上也就有十万左右的兵马。黄权虽然听调不听宣,但名义上也是属于刘表部将,江夏不过是荆州州郡之一,黄祖哪来的十万兵马?难道一个小小的江夏加上周边的几座小城难道就有何荆州媲美的力量?
这显然是传闻不靠谱,也不知道东吴将领这刀下十万兵马有多少是死于战乱的无辜百姓。
……
对于曹军属下建议曹操屠杀氐人一策,曹操没有采纳,反而是当众作了一手诗。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此诗名叫《蒿里行》是汉乐府旧题,为古代的挽歌,曹操借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蒿同薨,枯也,人死则枯槁。所以“蒿里”指死人所处之地。“蒿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是当时人们送葬时所唱的挽歌。
袁绍等关东诸将起兵讨董卓,结果虽然造成自相戕杀的军阀混战局面,但其始未免不心存忠义。诗的前四句是交代背景:群凶作乱,义士讨伐,形势大好。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是说义士们起初希望结成联盟,心向着汉室,即通过讨伐这一举动来平定叛乱,拥护汉室。
中间六句是交代这有关讨伐的情况:联军内部矛盾重重,自相残杀,力量涣散。导致的原因是“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袁术分裂,自立为帝;而袁绍也阴谋废掉汉献帝,立刘虞为帝;他们搞分裂、谋私利,造成的结果是:“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貌合神离、互相观望,畏缩不前、按兵不动甚至是自相残杀。
诗人对这种情况的态度是悲愤、失望的;把矛头指向了“二袁”,显示出作者的非凡谋略和远见卓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