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0章 远未结束 (1 / 2)
拿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之后,陈思顺专门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看了看。
在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里,对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中的介绍有如下几句“南通滨江临海,适宜种植棉花。元、明以后,南通地区家家都户户都有织女,是著名的纺织之乡、蓝印花布之乡。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延续至今,以手纺、手织、手染的方法制作被面、包袱、头巾等生活用品,印染图案以植物花卉和动物纹样为主,也有简洁的几何图形。它以耐脏耐磨、结实经用、图案吉祥等特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长久以来流传不衰,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这些是国家对蓝印花布的认可,思顺和常老他们看了之后从脸上喜到心里,那个开心劲儿就甭提了。
但是,上面同样指出了“当前从事蓝印花布印染的专业人士青黄不接,有的蓝印花布已改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生产,传统工艺逐渐变异,有必要提请有关方面注意,对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保护已到了关键时刻。”
这就有点扎心了,因此,常奎元和徐三亮再也没有反对过思顺把自己目前掌握的所有关于蓝印花布制作技艺的资料毫无保留地捐赠出去的想法,反而大大方方地督促思顺赶快去办。
思顺自然也没有耽搁,和徐珑一起努力,将所有资料分门别类地整理好,为了更方便与理解,甚至直接去工厂里拍摄了一些影像资料。
然后,这些资料就被陈思顺拿着,毫无保留地捐赠给了市博物馆。
博物馆相关领导简直激动坏了,如此完善、详尽的资料,这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他们甚至可以预见,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在未来不久将会逐渐复苏。
随之而来的,蓝印花布这个祖国手工艺中的奇葩,也将再度盛开,风行于天下。
后来,激动的博物馆领导们一致决定,赠送给陈思顺一面锦旗。锦旗以枣红色缎子为底,几个杏黄色大字绣于其上——大国名匠。
那一天,锦旗被吹吹打打地送来的时候,毫不知情的陈思顺还正在常老的小院子里和吴老、常老他们讨论一些新的技术设想。
几番推辞不下,陈思顺只好勉为其难地收下了锦旗。
倒是常老异常高兴,大大方方地把锦旗挂在了堂屋最显眼的地方。老人虽然倔,但也异常朴实,别人夸他徒弟,比夸他自己还让他来得开心。
连续下了几天的雪终于放晴了,思顺关上常老小院的大门,往蓝艺印染厂走去。
初升的朝阳给白雪覆盖的村庄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色,对于如此美丽的景象,思顺却并没有驻足观看。
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起码手头就还有二十几个科研项目等待完成
年后,一直在筹备之中的蓝印花布博物馆也要开启了,思顺和徐珑对这个博物馆可是花了大心思,里面既有蓝印花布工具、原料的展示,又有历史、资料的介绍,还能更直观地看到蓝印花布在生活之中的应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