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兴亡之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 兴亡之道
    得到了锺皇后的承诺与赏赐,李从嘉才真正认定了自己的外封之事,这几日也在院中修身养xing,继续在liu珠的帮助下了解自己即将前往的封地。南唐江北的领土有三州七府七十三县,按各地县志所载,人口要在十万之间,当然这个数字不会太过jing确,配合着刘仁赡将军的一些书信,李从嘉估计目前的人口当有百万上下!

    在五代十guo之中,南唐的社会生产力是较为发达的,立guo之本自然只能是农业,这个基础是时代的产物,谁也动摇不了。按照后世的理论,最大的社会矛盾就产生在农民与地主这两个阶层之间,中主李璟即位之chu便在江淮之地推行屯田,其出发点是好的;江淮的军事作用显然要大于它的经济地位,采取这种制度可以让朝廷对地方加强管控,集中资源,以应付乱世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qing况。

    万事有利必有弊,屯田制本身就有着天然的缺陷,加上执行之中难以bi免的人为因素,使得土地大量的集中在大世家与大地主手中,这样的qing形必定会使得社会矛盾更加激化,两年之前江淮民变就是这个矛盾激化的产物!后经徐铉大力整治才勉强压制下去。

    作为一个穿越而来的现代人,李从嘉对问题的分析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上的,古人有言,得民心者得天下,多少朝代的兴亡盛衰也证明了这句话的重要xing!往往当一个朝代刚刚建立的时候,百姓的负担相对来说都是比较轻的,此时方会出现那些史书中所讴歌的盛世景象,因为那些开guo君主多半能了解到民间疾苦,他们的一些治guo之策便是与之对应。可qing况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代代相传,后继的皇帝们已经脱离了基层,土地liu失与税赋增加不可bi免的再度加重百姓的负担,激化到最后便是天下大乱,揭竿而起,取而代之,周而复始。

    李从嘉自然没有那种江山永固,代代相传的想法,他最大的目标便是做一个开guo君王,如此了解民间疾苦就是必须的了。将领看重兵权,文人看重名声,对于农民来说,他们最看重的就是土地!拥有自己的土地就是他们祖祖辈辈最大的梦想,所谓的得民心简单一点就是他能将土地交还到百姓手中,如此定能得到百姓的拥戴。

    这事说起来简单,可真要做起来就是千难万难,交还给农民的土地从何而来?还不是那些大地主与大世家,到手的利益他们怎么可能再交出来?而且他们还是皇朝的最大支持力量,皇权虽是至高无上,可一旦触及到这些阶层的整体利益就会显得无助,历史上针对这些的无数次革新变法无不落得凄惨收场,正因为他们看不清这点。

    对于李从嘉而言,他可以看得清是因为多了一千多年的见识,不过看得清未必就代表做得到,若他是穿越到皇朝中期任何一个君王身上,恐怕都不会有此种想法,因为那等若自己与自己最大的助力作对,左手打右手,打一辈子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好在现在是乱世,乱世方能出英雄,此时地主与世家阶层的主要诉求会暂时的发生一个改变,在土地之上他们更看重权利的重新排列,这也是李从嘉想建功立业的唯一一个机会!那就是建立一帮新的贵族阶层,并用权利与暴力让既得利益者做出退让,得到土地分配给百姓,最大程度的缓和这种矛盾,这样才是坚实的基础。

    这个想法李从嘉只用了半天时间就豁然贯通,在他之前已经有无数先人用生命总结出了理论。他更多的jing力要花费在如何具体实施上,这才是决定他此世命运的关键,也是他必须要du自面对的。

    两日之后,他才将赵龙呈上的名单交给了母后,在锺皇后的斡旋之下,此事进展极快,不过两日功夫,人手便已经调集齐备,还安排了专门的驻所,今日李从嘉就要去与这帮未来的心腹见上一面。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