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0章:一世浮萍,屈原逃难 (1 / 4)
屈原返回洞庭湖后,寄宿在湖畔的一户农人家里。夜晚,他坚持在昏暗的油灯下读简写诗,国家与百姓的命运愈发危难,他的诗情愈发激荡,最近又在创作一组长诗了;白天,他便跟着一群百姓在洞庭湖上打鱼,做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
时节即将进入五月,进入楚人俗称的“恶月”,其时江河泛滥,瘴气弥漫,瘟疫流行。依照楚地风俗,进入恶月的第五天,人们就要过“端午节”。“端者,初也。”楚人习惯将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楚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则男害其父、女害其母。甚至出现了“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说法,人们为避“端五”之忌讳,改称为“端午”。
然而,楚人先祖并未因这个总会带来灾难的月份而吓倒,他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探索出一套从精神到生活的全方位对抗灾难的方法,并在五月初五这天开展全民性的祭祀活动,以此来驱邪迎吉。在精神方面,人们会在岸边及水上举办各类祭祀活动,驱除妖魔鬼怪,并感恩水神与龙神保佑百姓平安;在生活方面,人们会在家里进行一次大扫除,清洁室内卫生,在房间角落里洒石灰、雄黄等,以驱除蝎、蛇、蜈蚣、蟾蜍等毒虫,在屋檐及门楣上悬挂菖蒲、艾叶等,驱除蚊蝇、蜘蛛、毒蛾等害虫。另外,每个人都要进行兰汤沐浴,用草药熬制的汤药洗浴全身,以保护肌肤,以避瘟疫、去疟疾。楚国百姓的繁衍昌盛,与数百年来一直坚持过“端午”密不可分,人们非常重视。
今日午间,艳阳高照,女媭与婵娟陪着一群农妇在湖边浆洗衣物,端午节将近,妇女们会将家中所有衣物与被褥翻出来洗净晒干,一群人说说笑笑,难得一见的温馨场面。
不远处的沙滩上,屈原穿一身陈旧的素衣,正在帮
着几名渔夫修补渔船,绑扎渔网,枯瘦的身影与劳苦大众融为一体,曾经在朝堂上纵论天下、指点江山的神采早已不见踪影。
“三闾大夫啊,做体力活辛苦,你就坐到岸边去休息吧。”一名健壮的中年男子劝道。
“再不做点体力活锻炼锻炼,我这身子骨就快散架了。”屈原擦着额头的汗珠回道。
“先生精神坚韧,虽然身材精瘦却犹如松柏之躯,”中年男子赞道,“这身子骨可不容易散架呀。”
一时间,渔夫们七嘴八舌拉开了话匣子:
“要我说啊,你们这些文人天生就是靠提笔杆子生活,应该挺厌恶劳动才是。”
“非也非也,”屈原微笑道,“小时候我常跟着家人下地劳作,种水稻,摘橘子,还跟着乡亲们将大担大担橘子挑到集市上去卖。现在回想起来呀,童年时光最为珍贵,最为快乐,人生于世,能踏踏实实当一辈子农夫才是幸福啊!”
“农夫都是劳苦命,累了大半辈子,下一代还得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