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汉北告急,庄蹻救援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8章:汉北告急,庄蹻救援 (1 / 4)
        庄蹻同黑神与宋玉离开神剑山庄后,一人骑上一匹战马直奔会稽城。

        刚回到司马府书房内,庄蹻连腰间佩剑都来不及解下,便从书架上取来一张地图,手忙脚乱在案台上展开,邀请宋玉将汉北近况再次详述一遍。

        宋玉一声叹息后,说道:“入冬之初,先生已经起了归隐之心,都收拾好行李准备回乡下种田度日去了,恰逢秦王驾崩,张仪逃窜回魏国。两大强敌双双陨落,先生又满怀信心,决定重返朝堂辅佐大王开创一番伟业。未尝想,强敌逝去后,大王乐极生昏,反而放弃了励精图治,听信太卜郑詹尹等谗言,下令铸造六国君主铜像,妄想以白巫之术使天下诸侯臣服于他。先生极力反对朝廷铸造铜像而迁怒于大王,大王便命先生去巡视汉北。”

        庄蹻听后愤怒叱责道:“不以兵革服诸侯,不以政令平诸侯,不以礼信亲诸侯,却妄想以巫术征服天下

        ,实在是荒谬至极!”

        “先生也是此意,故而力谏大王继续变法图强,若能循正道而行,不卜不筮,不祈日月,也能成事,可大王早已不纳忠言。”宋玉俯身案台,指着地图详解道,“于是,我与景差同先生一同去了汉北,途经蓝田、邓邑、垂沙、重丘、方城等地,亲眼目睹了汉北民情,真是民不聊生哪,甚至出现了百姓易子相食,简直是惨不忍睹!在方城之下,我们拜见了边境守将唐昧,据唐昧将军所言,齐、韩、魏三国早已缔结盟约,三国联军意欲从方城破我国境,侵我疆土。若按正常行军速度推测,目前三国联军早已在方城外驻扎,或许已经开始攻打方城了。”

        庄蹻着急道:“如此危机,朝中竟无应对之策?”

        宋玉摇头道:“兵部慵懒不作为,上官大夫为了讨好大王,非但不拨付兵械粮饷,还将军报给压住了。这边关军情也是我们亲自抵达方城才得知。”

        “原来如此…朝中有如此大臣,何愁国家不亡!联军主将都是何人?”

        “据唐昧所言,魏军主将是公孙喜,韩军主将是暴鸢,齐军主是将匡章。”

        “公孙喜与暴鸢倒不足为惧,可匡章乃是一代名将哪,久经沙场,且从无战败经历,无匡章便无齐国之霸业也!”庄蹻无奈叹道,“齐王此次派匡章率联军攻楚,看来是彻底撕毁齐楚盟约了。”

        宋玉点头道:“是啊,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楚国今日之危局,全怪大王独断专横,毁约在先哪!”

        “一君失策,一国遭殃,这便是人治之患也!只是害惨了楚国百姓…”庄蹻顿时想起在神剑山庄时同赤鼻探讨过的法治与人治:法治是多数人之治,律法是众人合意之表示,全民意志之表示。而人治是个人意志,仅靠君主一人的意愿来决定,虽然都是治理,但意志来源与代表性迥异;法治是事先之治,按照事先建立的律法规则行事,事先立了规矩,向臣民百姓颁布后,便要令出必行,包括立法者自己也要坚决遵守。而人治是事后之治,事情发生后,君王才相机行事

        ,随势而为,全凭个人意志,甚至胡乱而为;法治是理性之治,治理国家与处理事情时有理有据,稳妥而恒定。而人治往往不受外力约束,君王常常随心所欲,缺乏远见卓识。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必须依靠健全的法治。“联军共有多少兵力?”

        宋玉举起两根手指回道:“精兵不少于二十万!”

        “二十万精兵?”黑神惊讶插话道,“不知唐昧将军所率驻军有多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