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五章 白山黑水(九)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八五章 白山黑水(九) (1 / 2)
        滇缅行纪5200()

        邬狗子被调到了师里的干部培训班学习,很少沾过板凳的他,无比痛苦地上着捞什子课程。他的成绩不是很好,却挺遵守纪律,因为团长许诺了他:学习顺利结业了就由排长升为连长。他得知哈尔滨会战开始了,这会儿上不了战场,心里像猫抓似的。正在此时,团里通知他马上赶了回去。营长大秧对他道:“**,你升连长了!我们营有新的任务,一会儿军长要来视察,我们快准备去。”

        尤仇夺接到了军区的秘密指示:命令他组织一个营以上的兵力,化装成百姓潜入哈尔滨城南的平房镇,执行一项秘密战斗任务。赵本富推荐了他的2师1团大秧1营,理由是该营随机应变,能攻善守。尤愁夺去到了大秧1营,一天下考察来,人员淘汰了三分之一,又补充进了三分之一,命名为哈尔滨特遣营。全营1200人换成了百姓装束,军参谋长高坡对大家道:“我将和大家一起执行任务。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以各种方法潜入平房镇。记住,两天以后的现在,我们在平房镇的王记大车店汇合。”于是大家化装成了农民、伤兵、商人各色人等,分头出发了。

        邬狗子扮成了昔日的老本行叫花子,领着大秧等一群“乞丐”穿过了几道火线,率先赶到了平房镇王记大车店。地下组织的人员热情地接待和安置了他们,全营1200人到齐了,下发了全套的倭军服装和武器装备。

        高坡在一个秘密地下室里,见到了久仰的保密局戴副局长。戴笠对他道:“你一路过来也看到了,我各路大军已经对哈尔滨地区展开了进攻,哈尔滨是倭满军的老巢之一,我们已经组织了近万人的地下军和护城护厂队。”他又指着地图道:“这里是陈主席特别指示的我们要攻击的重点目标:倭军731部队!我已经从北平调了秘密特攻队300人到来,但是,这个倭军目标的几处守卫兵力不下2500人,这项任务必须得由正规部队配合才能完成。所以,东北军区才调了你们过来。”

        哈尔滨特遣营在王记大车店里秘密隐蔽了下来,高坡召集了排以上干部的战前会议。东北地下工作站哈尔滨分站站长刘踞臣向大家介绍道:

        “关东军第731部队全称“满洲731部队”,是倭军细菌战制剂工厂的代号。为掩人耳目,先后叫过“加茂部队”、“东乡部队”、“关东军防疫给水总部”。731部队是从事生物战细菌战研究和人体试验相关研究的秘密军事医疗部队。现在,731部队伪装成一个水净化部队,把基地建在哈尔滨附近的平房区,建有占地300亩的大型细菌工厂。已经有超过1万名华夏和高丽人在731部队的试验中被残害致死。

        “731部队是倭国准备细菌战的特种部队,在战略上占有重要地位。倭军称所谓的“小小的哈尔滨,大大的平房”,在某种意义上正说明了这一点。就其规模来说,实属世界上最大的细菌工厂。就其地位来说,它归属倭国陆军省、参谋本部和关东军司令部双重领导。人事配备很强。拥有从事细菌战研究工作人员2600余人,其中将级军官5名,校级军官20余名,尉级军官300余名。从1936年成立以来,研制和生产了大量细菌武器。现在由石井四郎中将为部队长。

        “731部队分为8个部和4个支队:

        第一部(细菌研究),菊地少将为部长。下属有专门从事鼠疫研究的“高桥班”,从事滤过性病毒及当地风土病研究的“笠原班”,从事细菌媒介――昆虫研究的“田中班”,从事冻伤研究的“吉村班”,从事赤痢研究的“江岛班”,从事脾脱疽研究的“太田班”,从事霍乱研究的“凑班”,从事病理研究的“岗本班”和“石川班”,从事血清研究的“内海班”,从事药理研究的“草味班”,从事立克次氏体(包括跳蚤)研究的“野口班”。

        第二部(细菌试验),由太田大佐兼任部长。这个部下设一个分部,专门培育和繁殖供散布鼠疫菌用的寄生虫。下属一个航空班和在安达东35里的鞠家窑的特别试验场。这个部的主要任务是除了用人作细菌试验之外,还通过“八木泽班”对植物进行病毒研究和试验。

        第三部(细菌武器制造),由江口中佐任部长。这个部下属两个工厂,一个是滤水器制造厂,这是为掩人耳目而设的。另一个是在杨马架子的瓷弹壳制造厂,专门生产“石井式”细菌炸弹等细菌武器。

        第四部(细菌生产),由川岛少将任部长。这个部下设两个分部,每一分部按照分工独立地进行各种细菌的生产。

        第五部总务部,起初由中留中佐为部长,后由太田大佐兼任。该部是731部队本部的综合部门,权力很大,它不仅负责整个部队的财务管理、生产计划、人事分配,而且更重要的是直接与宪兵队联络和接收作细菌试验的人。

        第六部训练**,起初由园田大佐任部长,后来由西中佐接任部长。这个部专门负责培训从事细菌研究、生产和使用细菌武器的专业人材。据资料记载,仅少年队员的培训就进行了四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