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70章花钱太多了 (1 / 4)
“我们计划下一步的研发重点是仿造C-47运输机。”新的运5试飞成功只是走完了第一步,李衡在安排了运5生产后,立即把科研力量转向,“运1毕竟是双翼机,和单翼机有很大的不同,而且整个系统我们还需要理顺一边,借鉴一下美国人的系统思路。所以我们打算和美国人合作,一起生产C-47,从头到尾再顺一遍。
邓日谟教授想在完善R-1830发动机的基础上继续仿造R-2000发动机,这样可以和美国人一起商谈改造C-47的问题,我们获得的经验更多。
有美国人的参与,我们的一些实验数据就有了很好的对比。比如飞动的设计。
我们的风洞经验少。新的4.57米的,也就是15英尺的风洞刚刚建好,原来的5英尺风洞数据也要调整,毕竟都是低速风洞。美国人在这方面积
累的多一些。”
“这些都是低速风洞吧?能适用于新的喷气式战机?”赵易疑惑道。
冯卡门大牛在29年访问华夏后,华夏水木大学建起了华夏第一座风洞,是自行设计的5英尺风洞,后来又在美国人华敦德的帮助下,在洪都建造15英尺的风洞。可惜被日本人炸毁了。
先锋军找来了庄前鼎等当时建造风洞的一些人,还邀请来了华敦德,重新建了15英尺风洞。这虽然比不上苏俄24*12的世界最大风洞,也比不上前世界第一的美国兰利风洞,但在世界上也是规模大的。
运1没有赶上15英尺风洞,只能用最早建起的5英尺风洞来测试,若不是李衡三人带来的电脑提供了便利的计算,研制成功还可能会拖延一段时间。
不过,这个时代的风洞基本上都是低速风洞,先锋军的5英尺风洞的空气速度也不超过300公
里,加大功率后,勉强能测试最大时速超过360公里的C-47,却没法来测试动辄超过七八百公里的喷气式战机。
“我们正在建造一座5英尺的亚声速风洞,还准备建造两座跨音速风洞,一座直径0.3米的开缝壁风洞,一座直径0.3米的开孔风洞。试一试哪一种消除壅塞的效果好,也多积累一些数据。”李衡迟疑了一下,回应道。
就算是尺寸小,这也是风洞,只是建设这些风洞投资就超过了百万美元,以后用起来花钱更多。
先锋军现在到处花钱,眼看着胜利在望,美国人对先锋军的支持已经没有那么迫切了。想得到廉价的低息贷款已经比较难了,先锋军需要计算着手头中的资金。
“嗯!为了设计好战机,风洞的投入是应该的。”赵易点了点头,并没有反对,“下一步我们得加大水电站的投入,风洞群可以多利用老挝丰富的水电资源,解决能源消耗大的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