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3章缺火炮和弹药 (4 / 5)
,却没见后世立体化作战的前景吗?
就算105炮,在这个交通季度糟糕的环境中,也同样算是机动性极差的重炮了。
火炮一旦成了重炮,生产难度倍增。
此时华夏国内军工专家造75炮没问题,造105毫米炮都有些难度,造更大口径的火炮难度就更大了。偶尔造出点,也基本上是来料加工再仿造。李衡却不可能只凭着一点后世的资料和图片就能造出先进火炮来。这需要研究实验,就算是105炮也同样走这样的过程。
“从苏俄那边进口一门M1938型122毫米榴弹炮照抄也行,参考也行,不就省劲多了。”叶关提议道。情报部门弄过120和160迫,轻车熟路了。
“苏俄那门炮确实是好炮,但就算弄来,我们也没有精力研究,也没有足够的钢铁,也没有足够的设备和人员来制造。”李衡苦笑道。
现在军工全力在生产,连子弹生产都出现了设备和人员的紧张,更不用说再造重炮了。
研究人员也吃紧,火箭筒、火箭炮、无后坐力炮还需要改进,一批研究人员还准备去美国留学,根本没精力来研制新炮了。就连钢铁材料和火药也吃
紧。
先锋军的钢铁厂可不是说造就能很快造起来的,现在炼钢还是靠电炉。三台电炉,2台1吨,1台1.5吨,可一门105榴就两三吨重,而且越是口径大的炮对炮管要求越严格,李衡试验出的钢铁配方造迫击炮比较轻松,造重炮就难说了。新配方需要重新配置,李衡都不敢说能在一年内摸索出来,这还是在后世一些资料基础上。
所以李衡不敢保证。
“现在的交通条件让大口径火炮机动很不灵活。超过105口径的火炮就格外笨重,小于105口径的火炮性价比上就不如迫击炮。尤其是在丛林环境下。”赵易冷静道。
这个时代针对丛林战的战术和武器研究还处在萌芽阶段,否则美国人后来也不会轻易陷入越战泥潭了。那套大炮理论对那些大平原地区效果很好,对丛林地形效果却并不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