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后勤压力大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0章后勤压力大 (1 / 3)
        “军队人数不能再多了!后勤供应太吃力了。”等到18个作战主力团的编制已满,李衡就找来诉苦了。

        先锋军战斗力的提升,除了福利待遇的提高、严格的训练、纪律的严明和各种战术的先进外,最明显的就是武器装备的提升,尤其是**、机枪以及迫击炮的普及使用。

        比如远征军的那些老兵,拿着一支毛瑟和拿着一支**的作战力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多丛林的环境下,换装的M45式**配合先锋军的丛林战术,怎么也比日本人的三八大盖犀利。

        这些自动化武器带来的不仅是战斗力的提高,还有后勤的巨大压力。

        前边有德国人在欧洲用MP38/40**开出了一条胜利大道,国内怎么会意识不到**的威力?只是囊中羞涩,后勤运输条件也达不到。

        抗战结束后,在美国援助下装备上美械自动化的中央军很快就体会到了后勤运输条件的压力。现在他们只是眼热,就算美国人可以空运**,他们也没钱买,也用不起。

        提前抱上了美国金大腿,拔了几根金光灿灿的汗毛,超过六千万美元的贷款就足够让先锋军装备一新了。

        毕竟中央军要养的人太多,不管吃不吃空饷,据陈诚说的,吃军粮的就有720万,而先锋军所有吃军粮的也不超过40万。

        其中12万主力作战部队,5万军工人员,7万包括工兵在内的后勤人员,15万建设兵团。

        但仅仅供应那三个师满编的12万部队的费用,就足以让中央军养出一百万军队来。

        12万军队的武器装备比驻印军的英式或者美式装备还有精良,这都是用钱堆起来的。赵易他们不愁钱,美国人也不愁借,但弹药供给一直是个难题。

        先锋军的弹药补给,尤其是**弹药补给施行1+1+1制度。

        就**而言,就是训练出一个用**的合格士兵需要用一个弹药基数的子弹,作战时候军队需要至少携带1个弹药基数的子弹,后方需要准备1个基数的子弹以备万一。

        **的弹药基数,先锋军采用了300发。训练时候用的子弹大多数是复装弹,可以不考虑,但其他两个基数的子弹却是需要新生产的子弹,避免战场上出意外。

        “即使已经扩大了生产,受制于金属铜和火药的产量,我们也只能生产三百万发左右,火药还得考虑复装子弹的生产。”李衡在生产报告中,已经提到了三百万发这是现有条件下生产的极限,从年初的月产一百万发到现在的产量,李衡已经尽力了,至少到年底前没法再提高产量了。

        八月份的战斗几乎把先锋军的存货消耗一空,不再继续打下去除了战略上的考虑,也有后勤不足的原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