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耕地和粮食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3章耕地和粮食 (2 / 3)
        关在旁边插话道。

        “现在这个时代,城市用地很少,工业用地更是极少。就算这些土地半数挪作其他用途,剩下的种植粮食,年产百万吨也不成问题。这个时代的亩产太低了,我们只要稍用点心,就能达到1公顷3吨的年产量。现在江南很多地方的水稻亩产量都能超过200公斤,这还是一季的产量。按照1公顷15亩,这可不是减尺缩水的亩,一季产量3吨并不夸张,更不用说这里很多地方可以一年两熟了。”李衡已经调查收集了很多相关资料。

        “那为什么我们现在粮食不够呢?我记得你说过南塔和芒新等地土地都不错啊?”叶关平时真没有在意过这些,他事情一大堆,每天脑子里都感觉塞满了,就算是手下收集来的相关情报,按照情报等级和分类的不同,很多他只是一扫而过。

        “芒新附近的孟新平原足有1.3万公顷,还有南塔附近的土地也能有4千,孟赛那边还有2千多公顷。这里我们开垦的早一些,已经开垦和利用了12万亩土地。另外孟洪、孟洪拉、孟拉等区域2.4万公顷,我们也已经开垦出了3万亩。还有丰沙里省那边,可开垦4千多公顷,我们驻守在那里的一个

        营,只开垦了不到1万亩。加上其他地方零散的土地,以及国内的耕地,我们现在共拥有耕地18万亩。”李衡点了点地图中的红色斑块道,

        “这18万亩就算全部种水稻,水稻都亩产200公斤,一年两熟,也刚刚维持我们的粮食消耗。我们对周围的气候并不是很熟悉,种植庄稼需要各种数据,气温、降雨量、日照、季风,甚至虫害等,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全部种上粮食。这些土地也不全是高产田,有些也还需要种植甘蔗、烟草、木薯、棉花等经济作物。”

        “我记得玉米、地瓜、土豆等作物的产量还可以?”叶关问道。

        “这些高产作物一共才种了多少亩?这18万亩很多是刚开垦出来的,还赶着雨季种上了水稻,粮食丰收需要等雨季过后。再说了,我们之前的分田政策,也让不少土地没有及时种上,撂荒的不少。”李衡不由对赵易抱怨道。

        以前新开垦的土地是先锋军公产,统一安排耕作。现在过半的土地已经被按军功分下去了,成了私田。那些获得了田地的军人需要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没人来种地。

        先锋军本来就人少,没有多少多余的劳动力。那些军人又没时间自己耕作,招呼亲友的信件发出去了,现在还不一定收到,就算收到,亲友过来也要到下半年。田地少的,自己呼朋唤友也能种上,田地多的,或者稍懒惰一点的,错过了农时,土地有不少就荒废了。或者种上了来不及管理,依照南洋地区荒草的疯长程度,亩产怎么也高不了。

        “粮食缺口多少?”赵易沉吟道。

        “雨季后要看根据地上粮食产量如何了。我们新占土地上的粮食可以征收不少,但开垦土地,还需要等到下一季。据历史记载,以后两年容易闹粮荒,我们需要储备一部分粮食,应急用。另外,移民数量未定,谁知道需要提供多少人的粮食?让我说,粮食多多益善。我们不能跟国内抢粮食,只能从法国人这里下手。”李衡也难统计数量,主要是因为移民数量不知,需要储备粮食。

        二战局势未定,谁也不敢保证先锋军能安安稳稳的种田,储备粮只能高不能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