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99章盐和烟 (1 / 5)
“老哥,这里真卖盐?”一个身着靛蓝色土布的老汉凑到了正叼着纸烟卷的程四海面前,怯生生地问了一句。
程四海叼着烟,上下打量了他一眼,只看身上破旧不堪的衣着和满脸的褶皱,就不像是竞争对手,他也就没有了继续探究的兴趣,随口道:“卖盐,还是雪白的细盐。便宜量足。”
“便宜?”老汉一直眯着的眼的眼角抽了抽。
看程四海的样子,就是马帮的做派,这些走马帮的都说便宜,那价格肯定是高不了。
程四海指了指刚才有人搬运撒漏的那袋盐包笑道:“这样好的盐,只要50元一担,能不便宜?”
要是在抗战前,这样的盐价不算多便宜。江淮原盐那时候交易价格有时是50元一吨,合2.5
元一担。就算是原盐,加工后价格提升也有限,但零售价却是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翻。
“五角?这样雪白的盐一斤只卖五角?”那老汉听了,立即睁大了双眼,不自信的再问了句。
他黔省的家乡,现在零售盐价已经每担过千元。
黔省不产盐,盐都是从邻近的川省和云省引入,价格也就比其他省偏高。但其他省的盐价平均也早超了五百元每担,扣去法币贬值的因素,盐价还是涨了。柴薪费涨了,人工少了,费用更高,战乱时期,运费更高,江淮等海盐被日军占领,这些都助推了盐价格的上涨。
以前还有从缅甸和越南的走私盐,现在日本人一封锁,外边的走私盐也少了。种种情况一算,50元一担绝对实惠,运回去倒手就至少是十倍利润,也难怪马帮们来凑热闹。
“幺儿,幺儿,这边,买盐。”老汉冲着陪他一起来的小儿子急声喊道。
现在老蒋政府这两年开始采取盐业专卖,把盐运回去容易被抓,可十倍的利润下,老汉也眼红了,就算不能大量运输,少量带回去也能省不少钱。
“耶。”蔡阿根没有察觉到自家老爹的神色,只管高兴的向老爹诉说,“我们和二哥商量好了,我们也要留下来当兵,参加先锋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