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隐山亭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87,隐山亭 (1 / 5)
        经过李炀之后对于律辩的解释,张仲才知道,原来,在秦国,律辩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也是法规。

        自商鞅变法以来,法家学说在秦国扎根之后,秦国学室培养出来的法家弟子,都会在学成之后,下放到各个地方为官,主要担任亭长,游缴之类的基层法官。

        在任期内,经过一些大小案件的处理,就会对于民情,案情这些,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也能以此,将自己所学融会贯通,之后,他们会将自己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案,留在亭上,给之后赴任的退伍军人一些指导。

        因为实践,自身的能力有所提高,能够胜任更高官职时,考核通过的,会回县上担任狱佐,再之后,有功者,考核达标的,会升任为法官,乃至于狱掾。

        遇到战争,还会随军,充当军法官。

        战争结束,会依照当地情况而定,但大多数会留在当地,对新攻略下的地方进行管理,一般会再次升迁。

        亭,乡,县,郡,一直到都城咸阳的廷尉,这就是法家官吏的一条龙式升迁道路。

        并且,在任期之间,对于律法有任何疑惑,都需要记下来。

        然后,先按照原本的律法来进行处理。

        之后,还有疑问的,就将问题交给前往咸阳答问的同僚,代为询问,或者,自己亲自前往咸阳廷尉答辩,众法官相互探讨之后,再决定要不要有所改正。

        不需要改正的,会给出驳回原因。

        需要改正的,会宣布新法,然后由前往咸阳的法官带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