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3章 火药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353章 火药 (2 / 2)
        “此话怎讲?”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加硫二两,硝二两,马兜铃三钱半。右为末,拌匀。掘坑,入药于罐内与地平。将熟火一块,弹子大,下放里内,烟渐起。这说明硫磺、硝石头和木炭的确具有燃烧的效果,可是却并无大王你所说的爆破的效果呀!”

        闻言,冉闵微微颔首道:“嗯,这么短的时间内你们能研制出可燃烧的火药,寡人已经很欣慰了。你们可以试着运用别的物质去炼制。就寡人所知道的,硝酸钾、硫磺、木炭粉末混合而成的火药被称为黑火药或者叫褐色火药。”

        “这种混合物极易燃烧,而且烧起来相当激烈。如果火药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就会发生爆炸。火药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的气体(氮气、二氧化碳)和热量。原来体积很小的固体的火药,体积突然膨胀,猛增至几千倍,这时容器就会爆炸。”“这就是火药的爆炸性能!”

        听到这些话,葛洪与陶邕不禁对视了一眼,都露出了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大王何以如此博学多识?”葛洪不由得好奇起来冉闵道:“不是寡人博学多识,而是命运使然呀!某日,寡人魂游天外,得一仙家传授此法,寡人亲眼所见,此物有开山破石之能,而用作武器,火药发作,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并无迹,甲铁皆透!列位,可想而知,有了如此神物,寡人欲一统天下岂不是指日可待了吗?”

        “大王圣明!”众人皆拜服原本葛洪与陶邕他们都很不明白冉闵让他们在这里研制火药的缘故。现在看来这的确是情有可原的!

        冉闵一顿连哄带骗,威逼利诱将他们这些炼丹术士聚集于此,无非是为了将火药这种东西捣鼓出来,而一旦火药的威力真有冉闵口中所说的那么大,可想而知,这种火药只怕只能成为魏国的专属利器,不能为外人知道的!

        所谓秘密武器,就是因为秘密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自从葛洪他们到了这里,几乎是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跟被软禁了一般,被限制了人身自由。当然了,他们之所以不逃跑是因为他们跑不掉,因为这方圆百里之内,到处都是冉闵的人,附近还有甲士跟看押犯人一般看押他们!

        不过冉闵给出的待遇的确是不错的,每个月他们每个人可以领到钱一百贯,可保其妻儿老小衣食无忧他们其中不是没人想过跑过,只不过代价太大了,不仅要搭上自己的一条小命,就连自己的全家都要陪葬!

        葛洪与陶邕这两个当世顶尖的炼金术师被放在这里,其造成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陶邕且不说了,与冉闵本是老相识,知根知底的人,但是这个葛洪着实不一般葛洪为东晋的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葛洪是这个时代有名的医生,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著有《肘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其在炼丹方面也颇有心得,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也介绍了许多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例如“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即指加热红色硫化汞(丹砂),分解出汞,而汞加硫黄又能生成黑色硫化汞,再变为红色硫化汞。描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所以有了葛洪的帮助,相信要炼制出一定比例的火药并不难!那葛洪是怎么跑到魏国来的呢?

        咸和二年(327),葛洪听闻交趾出产丹砂,自行请求出任勾漏(今广西北流县)令。经皇帝允准后,遂南行赴任,途经广州,会晤刺史邓岳。邓告诉葛:其辖地的罗浮山有神仙洞府之称,相传秦代安期生在此山服食九节菖蒲,羽化升天。邓岳表示愿供他原料在此炼丹葛遂决定中止赴任的行程,从此隐居于罗浮山其间,邓岳拟任葛洪为东莞太守,葛辞不就。他在朱明洞前建南庵修行炼丹,着书讲学因从学者日众,又增建东西北三庵(东庵九天观、西庵黄龙观、北庵酥醪观)葛洪南行至广州,为刺史邓岳所留,乃止于罗浮山炼丹。在山积年,优游闲养。。着作不辍而冉闵就是派人南下,将葛洪的一家妻儿老小绑来邺城的。葛洪不得不屈服,可是当他得知冉闵的远大志向之后,葛洪决定帮他一把!

        冉闵又道:“各位,火药之炼制尚未成功,尔等还需努力呀!火药之炼制,对我大魏国至关重要,对于天底下的黎民百姓都很重要!寡人保证,只要火药一问世,汝等都是我大魏国的功臣,你们可以封妻荫子,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多谢大王!”

        《冉魏霸业》。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