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2章 北伐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032章 北伐 (2 / 2)
        这就是“闻基起舞”的由来北伐之所以失败,在朝廷的不支持,事实上也无力支持说到祖逖北伐的失败原因不得不提及一下晋元帝司马睿这个人的性格,

        在祖逖接连取得北伐胜利过程中,祖逖被司马睿猜忌会坐大,加上忧心“王与马,共天下”的王敦会逐渐威胁朝廷,最终郁郁而终王敦和朝廷的爱恨纠葛,不必赘言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正是此类世家大族和朝廷的内耗,也正是东晋难以求得更大发展,只能选择折中和妥协,偏安江东的重要原因接着是桓温成功铲除成汉政权的桓温政治势力空前高涨,这也是东晋桓氏家族崛起的开始永和十年(354年),已经积聚了足够多的政治势力、军事势力的桓温开始了首次北伐。。从襄阳进抵关中,眼见收复故都长安在即,关中的年长者都激动到痛哭不已!

        史载:持牛酒迎温于路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

        可见,身处异族统治的关中百姓对王师北定中原也是顾念宿遇,瞻望悢悢。但是事有不协,因为粮草短缺,桓温不得不退出关中此时有个小插曲,桓温和当时尚在隐居的名士王猛一见如故。不幸的是,王猛不愿随军到南方,桓温并没有意识到:

        自己失去的是张良、诸葛亮一样的天下奇才!

        第三次北伐,桓温面对的是后燕慕容垂。慕容垂是桓温的劲敌,也是魏国拓跋珪、秦国苻坚的劲敌慕容垂本人,极善用兵,甚至在七十多岁还能击败魏国拓跋珪在《天龙八部》中他是慕容复的先人,慕容复矢志不渝“光复大燕”的愿望就是指的这一时期慕容氏所建立的多个燕国。最后是刘裕刘裕所率领的军队是魏晋时代当之无愧的虎狼之师,他对内先后平定了孙恩、桓玄、卢循和刘毅的扰乱,稳定国家内部,自王敦之乱开始,这类割据势力同朝廷的对抗也是东晋王朝最为苦恼的问题之一每当皇帝自以为可以有所作为的时候,立即被大佬打回原形而刘裕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对外,他先后铲除了,燕国慕容超、秦国姚泓、蜀国谯纵,降服汉中仇池国这是前无古人的北伐成就,只有后来的皇觉寺重八小和尚可出其右刘裕是一个能够在命运的颠沛流离中不屈不挠的小强,名副其实的古今第三战神!

        “气吞万里如虎”,这是北宋词人辛弃疾对刘裕北伐的评价从这个层面来看,南方的经济实力如果能够集中在一起足够有收复中原的实力此时的洛阳,已经沦陷一百多年,不知道晋军开进城中的那一刻是怎样的心情不过刘裕仍然没能够完成彻底的北伐,中途回师的原因又是和朝廷的政治斗争有关,当时他的属臣刘穆之病故,刘裕担心朝廷内自己的势力遭受动摇,因此仓促班师归根结底,东晋多次北伐都功败垂成的缘故还是在于内乱!

        在东晋统治的江南地区,北方士族随琅琊王司马睿“衣冠南渡”之后,对于南方本地士族来说,有点“鸠占鹊巢”的意味由于西晋的统治或许短暂,对江南地区缺乏有力的思想统治建设而刚刚远离故土的的北方大族要想恢复元气必然要占领江南经济一块饼,巴掌大,你切一块,我少一块其实石闵一直觉得财富的争夺战和土地的争夺战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前者的残酷性并不亚于后者除了经济纠纷,南方士族对北方人的抵触还来自于,在东吴被晋王朝并吞后,南方大族被朝廷压制的时代背景当时在朝廷为官尤其是高官的,几乎没有南方的士族成员!

        南方几个大姓士族:周、沈、和吴郡四姓朱、张、顾、陆。在三国时期吴国之中,几大姓氏已经多有位居高位者比如,东吴名将后兼任丞相的陆逊、丞相顾雍、以及朱桓、张温等由于皇权的衰落,内乱造成内耗,北伐更加艰难祖约之乱、王敦之乱、苏峻之乱、桓玄之乱甚至称帝桓楚。。这些都是东晋割据势力造成的战乱不过东晋王朝的军事实力还是很强的后期的晋王朝的确具备对抗中原大国的实力,拥有收服中原的底气!

        淝水之战前的秦国苻坚,刚刚降服前凉,这位雄才大略的君王,坚持不杀害几位亡国之君,并努力为己所用,比如后来威震天下的魏国拓跋珪、燕国慕容垂都是苻坚大帝的手下败将这一点颇有大汉民族的气度!

        譬如曹丕代汉、司马昭降服刘禅、司马炎收服孙皓以及司马炎代魏都不加害亡国之君晋国面对近百万的秦军,依然有足够力量抵挡,甚至彻底击败秦军可见南方士族和北方朝廷团结在一起,是有足够击败北方外族的实力的之所以历次北伐不被南方士族支持,是因为他们对所谓的收复故土并没有任何兴趣,更不想因此承受兵马粮草等负担总而言之,现如今的晋室还没有足够的把握,还没有足够的实力支持大军北伐!。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