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6章 司空之子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026章 司空之子 (2 / 2)
        当时的华夏人由于身体素质的强悍,再加上武器装备的优良故而可以以一敌五。而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即便是匈奴人学会了汉军的很多军备技巧,也要三个人才能抵上一个汉卒!

        历史上一汉敌五胡的真相,难道汉人比匈奴人更能打?

        汉帝国在军备上有着绝对的优势地位!大汉帝国西域副校尉陈汤曾经有过详细的论述。这位汉帝国名将,曾经阵斩匈奴郅支单于,并将其传首万里,留下“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名言的。他如此说道:“以前胡人士兵五人才能抵上一个汉帝国士兵。因为胡人兵刃朴钝,弓箭质量不好。现在听说他们学得了很多汉帝国的军备技巧,但仍要三个人才能抵得上一个汉兵。”

        不过,他口中的胡兵主要指的是西域诸国当中的乌孙国士兵那么,拥有着典范般的古典帝国军事体制,由钢铁武器装备起来的汉帝国军队,面对着“天之骄子”匈奴帝国军队之时,又将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晁错在他的《言兵事疏》一文中,对于汉军将士和匈奴战士的优劣做出过系统的总结与评论晁错首先肯定了,战马给匈奴帝国带来的军事优势。他说:匈奴的长处有三其一攀山跨涧,汉朝的战马不如匈奴的战马其二,在崎岖的山路上,驰骋骑射,汉朝骑兵不如匈奴其三,风餐露宿,忍受,坚韧顽强,汉军不如匈奴汉帝国的长处有五其一,在平原上,汉军战车和突骑冲锋,就很容易能把匈奴打垮其二,汉军强弩的射程与威力,远超过匈奴的弓箭其三,使用强弩的汉军万箭齐发,匈奴的皮甲与木盾根本抵挡不住其四,汉军战士身穿铁铠手持锋利的兵器,在弓弩的掩护下,排成阵列奋勇前进,匈奴的战士根本抵挡不住其五,当汉军战士在步下用长戟和刀剑近身格斗,匈奴根本不是对手晁错这段关于汉匈双方实力对比的论述,如神谕般地预言了李陵“横挑强胡”这一仗的战场态势汉帝国的前期反攻已经取得诸如卫青、霍去病那样的辉煌胜利。但由于牧人物资匮乏的天然属性,汉帝国并不能从胜利中得到多少实质性的补偿虽然汉帝国的财力依然可以支撑对于匈奴的远征,但是之前苦苦积累的马匹已经被严重消耗。因此汉帝国无法像之前那样保证全部战略方向上的战马供应这也是为什么李陵出塞千里。。竟然没有骑兵掩护的原因说到李陵,石闵便不由得感慨这位大汉名将的命运何其之不幸浚稽山之战,李陵率五千步卒与八万匈奴人大战,最后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由于之后汉武帝误听信李陵替匈奴练兵的讹传,夷灭李陵三族,致使其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

        五千人对战八万人,还能坚持那么久,杀伤了数倍的敌军!可想而知当时的汉卒有多么强悍!

        石闵正在感慨万千的时候,一个小校匆匆跑过来叉手道:“将军,王平将军请你过去一下。”

        “何事?”

        “他说有一个要入伍的年轻人,叫做文泰,是当朝司空文章的嫡长子!王平将军不知道要不要招收,想过问一下你的意见。”

        “司空之子?”

        石闵愣住了什么情况?司空的嫡长子要来入伍?!羯赵国的司空虽然权力不是很大,但是也有一定的地位,这司空之子怎么会莫名其妙地来参军?

        值得一提的是,在羯赵国里权力最大的是大单于,而不是丞相。而羯赵国继承魏晋两朝的制度,施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乃是太尉、司徒、司空由于十六国政权中有十三个是胡族建立的,这些政权在占据北方以后,大都摒弃本民族野蛮落后的统治方式,进而实行中原地区行之以久的封建制度而他们的官制受中原影响基本沿用魏晋官制十六国时期多数政权为胡族贵族为主体,所以其中有一部分的政权实行了胡汉分治,即单于台制。羯赵国便是如此自先秦以来胡族最高的统治者为大单于,大单于的任务是统辖胡族人民,如《晋书.石勒载记》所记:以大单于镇抚百蛮由于置大单于的政权以胡族贵族为主体,胡族人民是其基本群众和军队主要来源,所以大单于地位尤其重要当胡族皇帝以太子或亲属领大单于时,这个大单于实际上就是副王如石虎以其子石宣为大单于。。石宣能羽葆、华盖、建天子旗帜又如石勒在位时先自谦大单于,即位皇帝后,便以子石宏为大单于,结果引发石虎不满。所以石虎争夺大单于,后来石勒死后,太子石弘立即拜石虎为丞相兼大单于,“总摄百揆”即总揽朝政,可以看出其地位显赫和重要虽然设置两套统治机制,进行胡汉分治,但实际上基本沿用的是魏晋官制,单于台制为辅助。如石勒采用的是九品官人法对士族进行评定、任用在这些胡人的国家里,汉人官吏所占的比例超过一半以上。汉族地主被广泛地任用于各个领域,甚至就连独挡一面的高级军事将领也不乏汉人。。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