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节 跨越光速 (3 / 6)
阿库别瑞引擎从理论走上了图纸、飞进了太空。
二十四世纪初,由于人类对太阳系空间的开发已经形成极大的规模,加上航天技术与超导材料的广泛运用,科学家成功地在太阳系木星附近的太空中搭建了一个超大规模的太空粒子对撞机。进行了一次划时代的反物质湮灭实验——“木星之光”实验。
对撞机成功地一次性制造出质量达一克的反氢。在被冷却后这一克反氢在电磁加速系统中被加速到高亚光速,最后被射出。同时另一套电磁加速系统把一克氢也以相同的高亚光速射出。
正反两种氢射流最后交叉相遇,产生惊人的湮灭。
按照之前的理论计算,正反两种物质湮灭将会把质量百分百地转换为能量,届时湮灭产生的能量将等同于两万吨的TNT炸药同时爆炸释放的能量。
但正反氢在太空中产生的湮灭,却没有出现预计中百分百释放能量和大规模的发光与辐射,相反湮灭过程中的发光与辐射很小。
而且出现了一个人类科学史上最为轰动性的现象:绝大部分湮灭产生的光线与辐射都以比光速更高的速度沿着氢和反氢射流的前进的方向逃逸——光和辐射自身实现了超光速!
对意外的发现兴奋不已的科学家们很快又有了更意外的发现,正反氢湮灭的所在空间引力和磁场出现了短暂的变化,甚至同时通过湮灭所在局域的外来光线在也在两束射流的前进方向上产生扭曲——表明空间也发生了波动、扭曲。
“木星之光”实验结果的“意外”非常多,并不止于空间扭曲。对湮灭后所在空间的物质、暗物质与能量、暗能量研究,还帮助人们进一步理清了暗物质、暗能量与物质、反物质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宇宙大爆炸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同时也更加充实了人类的宇宙观,最终有力地催生了“超光速”的实现。
宇宙中并不存在绝对的“真空”,这种观点在当时已经被普遍接受。主流科学观点均认同宇宙中充满了暗物质和暗能量,人类和所有可见、可直接探测的物质都是存在于不可见、无法直接探测到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当中。
物质与反物质湮灭时并没有百分百转化为可直接探测的能量,无论是核裂变、核聚变,还是正反物质湮灭,其过程更多的是将物质、反物质转化为不可直接探测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宇宙中暗物质和暗能量占了大部分。
不过仍有科学家并不认同这种观点——虽然“木星之光”实验以来许多实验都证实了其“正确性”。
空间之所以产生波动、扭曲正是因为物质与反物质在湮灭当中急剧转化为暗物质和暗能量,使湮灭所在区域的暗物质和暗能量迅速增加,从而导致空间波动、扭曲。打个并不准确但却形象的比方,就像往一片平静的水面滴入一滴水滴能激起水面波动、扭曲。
空间的波动、扭曲原因使许多科学家相信正是暗物质和暗能量构成了空间,而这个空间完全可以依靠像“木星之光”实验那样的手段来进行“压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