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418.开海 (2 / 5)
科举,是炎黄文明一大巨大的贡献,然科举哪怕每年都举办,又能够录取多少人员?
换言之,大明帝国很大一部分读书人,都不可能成为朝廷的官员,更多的只能在碌碌无为之中自嗨了事。
可现在,这些名落孙山者,陡然间发现自己还有着莫大的价值,他们已经识字,那数学也好,物理也罢,哪怕没有老师一对一教导,耗费一些精力,也能读懂许多,只要沉浸其中,总能找到出路。
这也是新年开启,刘邦和张良发现新招聘的人员之中,出现了不少读书人,对此,他们自然是十分欢迎的,哪怕是千金买骨,他们也乐得将这些投靠的学子们找一个好前程。
他们还真不是说说而已的,新年开启,就连朱棣都知道,未来大明帝国工部必将出现大规模的改变,说句不客气的话,现如今大明帝国的工部官员,能有多少是合格的?他们懂技术吗?
说句难听一点的,要让现在的工部官员去规划铁路路线,得到的多半只会在地图上画直线了事。
话题回转,天津卫,朱棣带者一群官员乘坐火车到来,为的就是来看一看传说之中的千吨钢铁巨轮,看看这钢铁造物是如何在大海之中驰骋的,可到来了之后,他们才发现惊喜远不止于此。
大明帝国的渤海湾之内,可没有一点污染,更是几千年以来从来没有经过大规模捕捞,那里头鱼群更是不知凡几,千吨渔船不过是在其中走一个过场而已,就已经满仓而归。
千奇百怪的海鲜一下蜂拥进入天津卫港口,上千吨渔获,就是上千吨粮食,换做农田之中索取,需要多少土地?
无论朱棣还是大明帝国朝廷官员们,几乎一下就得到了答案,而且,这可都是肉食,不过一日时间罢了,那一望无际的大海之中更不知道隐藏了多少,也是第一次,整个大明帝国发现了大海之中的海量钱财。
根本不需要朱棣发言,原本对海禁还有着诸多心思的朝中大臣们,现在也没了声音,唯一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家族必须得跟上节奏,必须得从这一波风口之中占据先机。
这些朝中大臣们,能够崛起,其本身就不是傻瓜,芸芸大势,已然无可抵挡,已经被朱棣这个皇帝看到了前景,这个时候要和朱棣顶着干,唯一的道路只有成为炮灰,而且多半还是全家一起埋葬的那一种,如何选择谁还能不明?
在品尝了渤海湾各种海鲜之后,这一群人已经招呼自己的管家开始朝着船厂进发,都想要最快的得到这千吨巨轮渔船,都想着将喝到这最初的头汤。
这些,自然也都在张良的预计之内,他几乎是来者不拒,只要预定,就必须先将全款付清,而后等待渔船下水,这些收取的钱财,立马就被张良转手在天津卫建立了规模庞大的海鲜交易市场,被刘邦拿着在周边开发超大规模**项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