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保国家何惜自身 好儿郞理当奋起1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回 保国家何惜自身 好儿郞理当奋起1 (1 / 4)
        第一节

        从宣和六年到宣和七年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大金一直在秘密集结重兵并调往宋金边境,到了宣和七年的下半年,金军在边境地带的军事调动更加频繁,准备参与南侵的各族骑兵都已经基本到位。

        此时,金兵开始搜刮壮丁、筹集粮草,甚至侵入了幽云十六州的范围进行掠夺,与金交界的各州府驻军都与金人发生了多次冲突。

        边境各州县将金军调动异常的情况都报到了燕京,新任燕山宣抚使蔡靖一边要求常胜军出动驱赶金人,一边将现在的军情汇总后飞报朝廷,请朝廷提高警觉,认真对待金兵集结的军报。

        金人已经在磨刀霍霍,准备杀大宋这头已经养的肥到流油的大肥猪了,可大宋朝廷根本就没有把金兵南不南下放在心上。

        皇帝赵佶以为交出了张觉父子就万事大吉,他现在正在享受着名妓李师师的风情和美貌,过着自己“赵公子”那快乐似神仙的好日子呢。

        至于中枢的宰臣们,也只知应和、奉承赵佶,甚至把皇帝**说成是“微服私访民间冷暖”,哪还有那个心思去管金人的行动。

        负责军事的枢密院主官大都是文官,对报上来的军情,可以说是有的看、没的懂,从这些杂乱的情报中找出真正需要的内容,还真不是从来没有过带兵经验的秀才们能够胜任的。

        就算有枢密院和兵部里有明眼人看出了问题,可他们大都是普通文臣,无法进入中枢,连提醒朝廷注意的渠道都没有,干着急没办法!

        而最应该对金人南下提高警惕、也就是手里掌握着北方军事大权的太尉童贯,现在却正在耍小性子。

        当年,宋太宗为收复幽云十六州并提高士气,下过一道旨意,大意是收回幽云的功臣可封王。童贯自认为收复幽云是他一手策划,封王原是跑不掉了。

        谁知,众文臣大都认为武官封王有违朝廷历来的规据,更何况童贯还是内监!若不是皇帝赵佶的恩宠,太监如何能带领大军?一个五体不全的太监封王?大宋可丢不起这个脸。

        正好,收复的幽云地区还不是全部,少了一个平州,文臣们就以此为由,将皇帝赵佶准备封赏的旨意给拖了下来。

        皇帝赵佶见朝廷官员大多反对封童贯为王,也知道这事阻力太大,便好言安慰了童贯几句,把此事就给放下了。

        这下,满心欢喜的童贯给兜头泼了一头一脸的凉水,气的手脚冰凉。可他又不敢和皇帝赵佶理论,便撂了挑子,故意消极怠工。虽然人还在太原城督军,但对下面上报的金军可疑动向置若罔闻,根本不加理睬。

        对北方军事负有主管之责的童贯都是如此,更不要说下面的将领了。尤其是原辽朝刚刚投宋不久的兵将们,他们不是不明白金兵即将南下,而是随他去!什么加强战备、整顿军队全都放在了脑后:朝廷都不管,我们管他们干什么?!搞不好把自己给搭了进去,不值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