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第一百七十章 (1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70.第一百七十章 (1 / 7)
        汉初,丞相权柄极盛。

        最典型之处,除了汉宫朝会,丞相府内亦有百官朝会殿,天子偶尔也会出宫,在丞相府内商议国事。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相权之大,已经能限制甚至威胁到君权。

        在武帝之前,朝廷与民休养生息,奉行黄老,采取无为而治。君权和相权虽有矛盾,并非无法调和。

        武帝登基之后,黄老治国逐渐变得不合时宜,就如黄生和儒生的争斗,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也变得愈发尖锐。

        武帝将奏章的拆读和审议转归尚书令,最主要的目的,即是逐步削弱相权。

        内有太后、丞相,外有诸侯王,年少的天子面临多重考验。

        董仲舒的学说之所以能得到天子支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提出的“天人感应”和“大一统”符合统治需要,利于君主集权。

        但事有两面,在为天子服务的同时,他主张的三纲五常扭曲了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衍生出“贵阳而贱阴”的尊卑理论。在宋时更被“发扬光大”,成为禁锢思想和言行的枷锁。

        显著变化之一,就是女子的社会地位。

        秦、汉之时,太后自称朕,女子可以封侯,有名有姓记载在史书之中。在宋之后,社会的主流思想就成了“女子无才便是德”。

        在汉时,“奴”代表家僮,是主家的奴隶。几百年后,“奴奴”竟成为女子自称。

        在社会发展的同时,女子的地位却不断后退,以“夫为妻纲”“三从四德”为代表的一系列思想,当是罪魁祸首。

        早在入京之前,赵嘉就打定主意,无论如何不能让董仲舒上线。即使已经上线,也要设法阻拦某些学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