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整合资源 (4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1章 整合资源 (4 / 5)
        **下野后,**内部各派系争权攘利并未停止下来,在广州出现了“**中央党部西南执行部”和“西南政务委员会”等机构。陈济棠倡议“西南五省大团结”,何成浚又发起“九省联防”。李若风和张学良也正是趁此机会宣布成北方抗日民主政府。**四分五裂。132年1月4日,孙科迫于形势,辞去行政院院长职务,南京政权出现危机,亲蒋派乘机提出“请**到南京主持中央政治会议”之动议,当即得到通过。

        张学良本打算对老蒋打落水狗,被李若风说服后方放下这个念头。李若风的想法很简单,现在没必要去淌南京那滩混水,与其将心思用在跟政客们勾心斗角,不如将精力集中在新政府的发展和抗日大计上。

        李若风比任何人都知道,如果这个时候不让老蒋出来收拾残局,中国势必再度陷入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这也是他在新政府成立和国防军建军后,并没有易帜,而是依然提出“为党国尽忠”口号的初衷。

        132年1月20日,北方各路诸侯齐聚北平紫禁城,隆重举行了北方抗日民主政府政治局第一届常务委员扩大会议和第一届军事委员扩大会议。

        与会者有:张学良、李若风、冯玉祥、吴佩孚、阎锡山、张作相、傅作义、金树仁、马占山、马步芳、马鸿奎、马鸿宾、杨虎城、蒋百里、叶挺、宋哲元。

        不得不说阎锡山老奸巨滑,他之前一直没有表态加入北方抗日民主政府,而是把心思放在南京中央政权,企图取老蒋而代之。结果费尽心机后发现依然撼动不了老蒋的根基,权衡得失利弊后,这位山西王方下定决心,加盟北方新政府。

        蒋百里和叶挺,则是李若风私底下托四叔李承啸和大伯李承龙运作的结果。

        四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实业集团,李承啸身为这个大工业集团的总裁亲自上门蒋百里,带着张学良和李若风的亲笔书信,给足了蒋百里面子。这位一直都不算很得志的军事家战略家在参观完河西行省的工业化进程后,二话不讲,举家迁往北平。

        大伯李承龙寻找叶挺的工作比李承啸就复杂困难多了,因为李若风只是记得这个时候的叶挺身在德国,具体在德国的什么位置就不得而知了。也归得李承龙现在在德国声望相当高,而且跟**有很好的私人关系,同德国的工商界巨头都有生意往来合作关系。有了盖世太保出面协助在德国找一个中国人,也就不怎么困难了。

        这个时候正是叶挺一生之中最为低谷的时期。

        叶挺毕业于保定军校,曾任孙中山大本营警卫团营长。他先后担任过南昌起义前敌总指挥和广州起义总指挥,如此资历在党内军内均罕有其匹。**曾当面赞誉他为“**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就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128年,中国**第六次全国**筹备工作已经在莫斯科开始。叶挺接到**通知,要他到苏联莫斯科去休养治病,同时讨论广州起义的问题。在大会上,叶挺的广州起义报告受到了米夫、王明集团的严厉批评与无情打击。在王明一伙的影响下,共产国际也没有人理睬叶挺。当时莫斯科东方大学打算邀请叶挺前往作关于广州起义问题的报告。共产国际知道后马上进行干预,不让叶挺去作报告。对于这些不符合事实的无理指责,叶挺感到极其苦闷和彷徨,性格刚毅的他一气之下独自离开莫斯科,自动脱离中国**,漂泊德国,从此度过了十载的流亡生活。期间他生活十分艰苦,只能靠打工过日子,后来才开了个小饮食店,勉强糊口。

        全面抗战爆发后,叶挺回国就任新四军军长,但由于不是党员,不仅不能参加核心讨论,也不能看文件,实际上被完全架空,有职无权。气愤之余,他几次提出辞职并离军出走,被周恩来劝回。皖南事变后叶挺关被了四年监狱,待到终于获得释放,又重新入党,眼见前途一片光明,就要大展拳脚,却又遇上了飞机失事,含恨九泉。叶挺的一生犹如汉代名将李广,充满坎坷,其悲剧遭际真是令人扼腕不已。

        李若风怎么可能让这位旷代名将就此陨落,他一直在为军事指挥人才发愁,如果不想方设法把叶挺拉进国防军的行列,他觉得会骂自己脑子有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