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八声甘州(八) (1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三章 八声甘州(八) (1 / 7)
        (晚上还有一更!)

        吐蕃的玉门关守将本想退出玉门关后再图恢复,不想退出容易回来难,等他想退往长城重整旗鼓的时候,才发现瓜州之大,已经没有他容身之处了。他派去镇压金关的五百人折损了一半,灰头土脸地在路上迎上了他们。守卫在玉门关三十余座烽燧上的一千多人只撤回来八百多人,听说打进玉门关的唐军只有两三千人的时候,守将肠子都悔青了。

        他派人去晋昌联系守军,却发现晋昌县城已经被唐军占领;他派人去联系其他县治的兵马,却发现遍地都是打着唐军旗号的暴民--昨天还是奴隶,今天就成了战士,昨天还温顺如绵羊,今天就凶狠如斗牛的暴民。

        往南是已被唐军占领的瓜州、沙州,往北是回鹘控制的地界,这一千多吐蕃残军只怕不够人家塞牙缝的,往西是伊州,那里有吐蕃大将尚塔赞即将东来的大军,往东是甘州,那里也是吐蕃军控制的地界,思来想去,守将决定派人通过伊吾路去向尚塔赞报信,而自己率领残军退往甘州,去就近求取救兵。

        不单吐蕃军到处派人报信,唐军也是如此。孤军在吐蕃人的腹地作战,史敬奉胆子再大也知道实在不容易,拿下玉门关后,史敬奉就和张谦逸还有史老者商议,要派出信使去向李光颜报信。

        问题是李光颜目前进展到了何处他们完全不知道,从玉门关战俘口中也没有问出什么来,更何况此去还有甘州,大几百里道路上满是吐蕃军。经过商议,史敬奉决定派出十队人去向大唐报信。路途艰险,这十路人自然也是各有特长,从组成上看,有振武老兵,有游侠,有沙州商人,有猎户,还有高僧道士。

        一边派人去报信,一边还有提防着安西或者甘州来的吐蕃援军,史敬奉是时刻都不敢放松。招募士兵,修整城防,就是史敬奉时刻挂在心上的大事。

        城防主要是沙州城防和玉门关城防,这是东西方交通的两条要道,其中尤以玉门关为重要,因为尚塔赞如果想尽快赶到甘州的话,有很大可能走伊吾路这条近路,沙州那边则有可能派偏师策应。所以攻取玉门关之后,史敬奉就留在了玉门关,督促关防,整训新招募来的士兵。

        光是训练士兵一项,就把史敬奉累了个够呛,本来沙州那边的新兵就足够多了,在瓜州又招募了数千人。史敬奉每天都在新兵间转悠,他发现自己似乎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笨蛋新兵。

        这些新兵身体都足够强壮,有不少还精通武艺,但是让史敬奉头痛的是这些士兵似乎总是不能把自己的武艺和阵型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作战。一想到要靠着这些士兵和尚塔赞的百战精兵交手,史敬奉就感到心急如焚。

        幸亏有张谦逸和梁老者帮助管理民政和帮助修整城防,不然史敬奉就真能崩溃。二人熟悉当地情况,政务和用人都很少出差错,张谦逸根据瓜州、沙州的实际情况,把二州按照天宝年间的区划重新调整了一遍,并提出了军功与分田挂钩。梁老者参加过沙州防御战,城防上很是精通,史敬奉就把玉门关交给了梁老者。

        除了吐蕃战俘,梁老者还帮助史敬奉招来了数千民夫,一起来修整玉门关城防。张谦逸和梁老者二人的存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史敬奉,使得史敬奉能够专心操练士兵。

        取得玉门关后十日,唐河西道行军总管陈国公李光颜帐下前军兵马使、权沙、瓜二州刺史,豆卢军都督、酒泉军都督、游击将军史敬奉在晋昌与世居沙、瓜二州的各部族首领会盟,史敬奉许诺仍以大唐子民待各部子民,对各部曾经附同吐蕃的行为,除极少数罪大恶极的外,不予追究。各部则指天发誓听从史大都督调遣,永不叛唐,不然部族世代为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