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一张汇票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一章 一张汇票 (2 / 3)
        “若是臣,自然把钱存到柜坊里。”

        “好,假如这柜坊年深日久,信誉极好,某日朕要做生意却偏巧没有现钱,只有汇票或者存钱的存票,那么对方愿不愿意接受朕的汇票或者存票进行结算呢?”

        几个人被李诵一路带着走,自然已经认可了柜坊。一直默不作声的李吉甫颤声道:

        “陛下莫非是想发行汇票来取代铜钱?”

        李诵点点头,道:

        “虽不中亦不远矣。”

        几位宰相全部黑线,几千年一直使用实物货币,现在突然李诵跳出来说要改用符号货币,能理解才怪呢。幸好李诵再三解释,只是暂时先设立国家柜坊,经营些远程存兑的业务,比如,各地的赋税,可以存到柜坊,只要发一张汇票到长安就可以提取,这样就节省了押解的人力和费用。如果汇票或者存票的信誉好,拿么就可以尝试一下是否可以用作货币。现代的经济学观点毕竟古人较难接受,解释了半天,李诵甚至抖抖地画了张流程图,宰相们才稍稍有些理解。随着去年夏解来到长安的于頔半信半疑地道:

        “若真是这样,那就方便许多了。”

        最终商定由户部组织成立国家柜坊。对这个朝廷控制的能会通天下的要害部门该叫什么的问题上,李诵提供了四个名称给宰相们选择:柜坊,钱庄,票号,银行。

        杜黄裳摸摸胡须道:

        “柜坊民间已经用了,钱庄还有票号显得小家子气,既然议定以金银为本位,以臣之见,还是叫银行吧!”

        惊得李诵险些跳起来。这次会议决定成立大唐银行,同时开始尝试建立银本位的国家货币制度。由于李诵本人对金融只有一些粗浅的了解,所以这一举措李诵定调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先在长安、洛阳、扬州、苏州四地进行试点,总结得失,完善制度,然后逐步推广,而一开始的业务也只是接受存款,汇款,同时鼓励存票、汇票的流通,如果存票,汇票能够建立信誉,那么就开始发行钞票――大唐宝钞。

        依李诵本人的意思,既然是国家银行,那么作为这个国家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他本人的头像应当出现在存票、汇票以及以后的宝钞上,作为国家信誉的保证。结果毫无意外的,被宰相们一致否决,理由当然是陛下身份尊贵,印在钞票上被三六九等,凡夫俗子摸来摸去,说不定还有烟熏水淹之苦,成何体统?

        “为了美观计,总得要图案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