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三章神一般的男人!(2) (2 / 2)
赵恺,乃是赵王爷的本名。但这个名字,陈龙和史风却面色一变,敬重、佩服、愕然、不敢置信等等神情在两人的面上闪现了出来。
“你是赵恺?怎么可能!”陈龙长吐出一口浊气,语气中尽是惊讶。
倒不是这赵恺如何了得,而是史载中赵恺的个性和现在站在他面前如今的鬼王只言片语中流露出来的性情,实在相差了太多!
赵恺46―118宋孝宗第二子,生母为郭皇后。初封庆王,进封魏王于婺州义乌。
赵恺自幼聪颖,为人宽宏厚道。虽出身富贵,但性不骄矜。不论父子、兄弟、王公贵人以及宦官宫女均一视同仁,以礼相持。孝宗登基后不久,便被封为雄武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庆王。乾道三年7年),庄文太子病故,赵恺依次当立为太子,但宋孝宗觉得赵恺为人过于厚道,越次立三子赵?为太子。乾道七年71)二月,加封赵恺为雄武、保宁军节度使,进封魏王,兼判宁国府。
对于如此巨大的宫廷变故,赵恺并不怨天忧人,而是在其位谋其政,精心吏治,心系黎民。当他初到宁国府时,宁国府的长史要与司马一起分治宁国府,让赵恺坐享其成。对此赵恺断然拒绝。宋代的官制在我国古代素以官吏繁冗,百弊丛生而著称。赵恺作为一个受冷遇的王室成员,能有如此清醒的头脑并能身体力行,改革弊政,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赵恺生活的年代正是宋金议和后,南北暂时稳定的时期。但由于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金兵南下掠夺,严重破坏了南方的农业。绍兴三年33),宣州、太平州一带的圩田坍废,田园荒芜,佃户外流。赵恺到任后,非常重视圩田的修复。至孝宗乾道九年73),宣州修复了化成、惠民二圩旧堤,长40余里,新增筑9里有余。这些圩岸高阔壮实,靠水一边植榆柳,足捍风涛,大获其利。由于修圩田政绩突出,宋孝宗亲自下诏嘉奖了他。南宋初年,随着大批北人南迁,麦的需要量激增,促使南方麦的种植逐渐普及。赵恺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在收麦时,他发现了一株麦上面长了两个穗头,便画作图样送给皇上,因此再次受到宋孝宗的嘉奖。宋孝宗在诏书中称他:“以劝课艺植,农不游惰,宜获瑞麦之应。”
赵恺非常重视教育。在他判宁国府时,曾上奏朝廷要求增加士人的贡额。淳熙元年74),赵恺改为判明州(今浙江宁波市),他下令暂停所属县邑的田租,用这些田租来办学。这对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淳熙七年8赵恺卒于明州任上。宋孝宗素服发哀于别殿,赠淮南武宁军节度使、扬州牧兼徐州牧,谥“惠宁”,后人将其封号、谥号合一起,称魏惠宪王。
根据《嘉庆义乌县志》载,赵恺墓在派溪侧西山之源,名留春台(今义乌市稠城镇井头村西)。
正是这样一个正直、心系天下黎民,而且身体力行,为国为民的人,实在难以和现在这个阴冷、狡诈的鬼王巅峰的家伙联系在一起。南宋这个历史年代,历代皇帝虽然都有一腔收复失地的决心,但久而久之便心灰意冷、歌舞升平去了,甚至有几代皇帝完全就是昏君,纸醉金迷之辈,在皇室中,能有这样的一个皇室中人,实在是难能可贵的,由不得别人不敬重。
“赵恺?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史风也被镇住了。
问:访问: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