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回游的鱼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回游的鱼 (1 / 4)
        罗醒了拎着简单的行李走出北京机场的大厅。七月的北京骄阳似火。此刻正是中午,远处阳光下的马路在蒸腾的热浪下颇有些海市蜃楼般的恍惚。正如他此刻的心境,对即将面对的未来颇感彷徨和犹疑。感觉自己像一条回游的鱼,总是难以摆脱惯性驱使。

        罗醒了,男,25岁。1982年生人。北京土著,标准的“大院儿子弟”。罗醒了不愿在父辈地荫蔽下“关注理想,指导人生”,按既定的轨迹去“成就人生”。在他英俊儒雅的外表下,有着一颗不羁的心。也不能说不羁,确切地说是年轻时的热血澎湃。

        经过一番漫长的斗智斗勇,罗醒了如愿考入了公安大学。但在随后的日子里他过的就不那么轻松了。由于没能让家里的老同志们“如愿”,加之罗醒了小同志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认识的态度不端正,他再次如愿的被老罗同志扫地出门了。

        罗醒了欢喜于自由空间的拓展,对自己的未来也是多番憧憬。由于还未能完全脱离家里老同志的视线范围,他的斗争也依然还是要继续的,不能有丝毫的放松。罗醒了很是机智的选择了母亲作为突破口,隔三差五的、嬉皮笑脸的和“顽固势力”做周旋。

        虽然“顽固势力”很顽固,但罗醒了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这些就当是成长的烦恼吧。“长个儿还有抽筋的时候呢,何况成长了?”这是罗醒了的口头语,也是他的座右铭。

        他虽然有自己的坚持,但父母对于自己的期望,罗醒了在内心也是理解的。这只是“代差”造成的理念冲突,时间会消磨掉彼此之间的罅隙。

        罗醒了决定加快自己的成长速度,所以在校期间学习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虽然他不想承认,但自小受成长环境的熏陶使他的兴趣爱好很广泛,阅历见识也是远超同龄人。他用业余时间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痕迹学在行为心理学中的细分》,并获得了很多专家的认可。

        四年的时间倏忽而过,罗醒了以综合成绩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实现了自己的第一个小目标。毕业后的罗醒了没有选择留在北京,而是主动申请分配到了申城。再次如愿的脱离了家里老同志们的“持续关注”,成为浦东新区刑警大队的一名一级小警员。

        从基层干起,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虽然很枯燥,但罗醒了自我感觉很充实、很快乐。成长有阵痛,所以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一年的时间也令罗醒了成熟了不少。其间母亲来了申城几次,絮叨着日常琐事:父母年纪大了,还是回北京吧。这样平时也好有个照顾。罗醒了几次都拒绝了。还没有干出什么成绩就回去继续接受“孵化”,这是自己不能接受。母亲一生气连电话也没有了。

        基层的工作很单调,虽然是刑警,但罗醒了连现场也没出过几次。干的基本都是后勤的活,即使是这样罗醒了依然感觉很满意。“宝剑锋从磨砺出”,只要自己磨着,总有亮剑的那一天。

        唯一令小罗同志不太满意的地方,就是同事们的口音。喊他名字的时候,什么“信了”‘醒了’、“行了”的,颤音婆娑。“我叫罗醒了。liao----了。三声!了解没!?”

        几次纠正无果后,罗醒了又开始埋怨自己的老爸。“起的什么破名字,醒了醒了的,跟叫早儿似的。就是图个省事。还辩解说什么改革开放了,国家富强了。你儿子的名字听起来跟开放、富强有丁点儿关系没?!我只不过是在你们给我琢磨名字的时候,恰巧睁开了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