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火铳大生产(一)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一章 火铳大生产(一) (3 / 4)
        而另一名铁匠是王一锤的徒弟,二人不但技艺精湛,而且常年配合下来,也是十分的默契。

        此时,王一锤带着徒弟,按照刘君韬的指点,先打造鸟铳的铳管,再制作铳身其他部件,最后再进行组装。

        第一步就是打造铳管。

        只见在刘君韬的指挥下,王一锤和徒弟用一根已经提前准备好圆柱体的钢芯做冷骨,先将做铳管的熟铁烧至红热,然后将坯料取出,用锤把炽热的熟铁敲在钢芯外,卷成一根铁管。

        并在包铁的过程中不停的抽出钢芯用水冷却,防止钢芯和熟铁焊在一起。卷成的铁管厚度也要在一公分左右。这一步王一锤做的很熟练,一番动作下来如同行云流水一般,旁边的徒弟也是和他配合默契。

        此时如果按照明军制造鸟铳的方法,第二步就是焊接了。

        明代对弹道知识匮乏,认为火铳越长威力越大,致使火铳为了增加长度,铳体都以单筒卷成,然后一节节焊接,发展到后世满清的抬枪,枪管甚至长达两米。这种焊接方法制成的铳管很容易炸镗,工匠们把是否焊接的天衣无缝的铳管当做制铳成败的关键。

        胡德兴交给刘君韬的那杆碗口铳就是如此打造的。

        到了明末时期,明军工匠投机取巧,造成了很多事故。纪效新书中记载:“近来,洞晓此中病痛者既少,而又不任怨任真责成工匠,听其卷成铁筒,粗细薄厚不均,甚至单筒卷成,举即炸损。”

        越是容易炸膛,士兵越排斥使用,以至于明朝一共制造出几万支鸟铳,而实际装备部队可以用于实战的却很少,最精锐的关宁铁骑仍然使用原始的三眼铳!

        此时,刘君韬指导的方法则是完全不同的双层复合式铳管,与单筒焊接法不同,刘君韬的方法是在钢芯上裹以红铁,当第一层铁包裹好以后,在这层铳体上再裹一层,使内铳的接合口被外层铳体包裹结实形成复合体。

        从技术上来看双层复合铳比单筒焊接铳科学,铳体接合更坚固,虽然用这种铳管无法做出很长的鸟铳铳管,但口径可以做的比第一种鸟铳大,因而有限距离内威力也大。

        打造铳管的过程中,王一锤按照以往的经验认为短管不如长管打的远,便和刘君韬说明了一番,但是见刘君韬坚持如此,便不再说什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