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 单破杀手的刀法 (3 / 5)
想到这些人是掏真金白钱学刀的,王洪只能答应今天先教上一场。
在李帅出去叫人的时候,他就开始给父母写信。
王洪把加入义勇军的事情隐了起来,只写娶赵婧之的前前后后,又说他现在躲起来教拳养家,等路通了就带赵婧之回山东,又替岳父这边问候了下。
写好后,留下了李帅的联系地址。
等人来的差不多了,他开始了第一次正式教学。
王洪只是拿出一套刀,而不是收徒弟,所以他没有让这些人叫他师父。
武术圈里,师徒相称是有一套规矩的,这中间分三个时期。
中华文化中,天地君亲师,是五伦。
明清交替时,文人统称师者为先生。武术方面,师父一词,还是事师如事父的尊称,这个职业的正式称呼还是教师、教头,学者口称师傅。
到了清朝中期,江湖中出现了内外三亲的说法。内三亲为父母、兄弟、子女,外三亲是岳父、义父、师父。师父这两个字一叫,便成了与岳父义父同等的外亲,这说法明显高抬了师父的地位,一下让原本叫师傅的授道解惑之师,应该象尊敬父亲那样去尊重的老师,变成了与父母有等同权力的长辈。文人之外的行业,包括武术界,马上都转用师就是父的师父二字。
很多行业的拜师贴就是卖身契,为学某门手艺,数年内尽从吩咐、打骂随意、生死勿论等等字样就写在那贴子上。各种作坊式的行当从此封锁自闭起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是从这时发展壮大的。
这一时期的武术界拜师仪式上,香案上供着武圣关公或者本门祖师爷,要行递贴叩拜之礼。
红色的拜师贴,宽四长七,写着徒弟的姓名、出生年月、于何时拜于师父门下,还得注明所学门派、师祖师爷的姓名,以及荐师(引荐人)、保师(见证人)姓名,行三跪九叩大礼。
进入民国时代,有武学大家不觉得武术仅是门手艺,把武术当做一门学问来研究,就按照学问界的方式,便把师父这种偏离本质的名称改成了老师。
再到抗战后期,武术家们受时代的影响,收徒时都取消了三叩九拜,改为鞠躬和合影留念的方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