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套情报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94章 套情报 (2 / 3)
        魏其阿笑了起来。他拉过纸来,用笔在上面画了起来:“我们西域有一个独特的东西,叫坎儿井,这东西只怕中原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看,看什么井?”陈庆之一时没听懂。

        “坎儿井。”魏其阿重复道,他已在纸上画完,指着纸上讲解:“坎儿井的结构巧妙异常,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组成。大致说来是这样的: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

        “真难懂。”陈庆之皱眉。

        刘七却在一边看的眉飞色舞:“这井只是个通道,各井间却是相连的,是不是?”

        魏其阿点头:“刘将军看懂了。正是如此。这井就是竖井,竖井是开挖或清理坎儿井暗渠时运送地下泥沙或淤泥的通道,也是送气通风口。井深因地势和地下水位高低不同而有深有浅,一般是越靠近源头竖井就越深,最深的竖井可达三十丈以上。竖井与竖井之间的距离,随坎儿井的长度而有所不同,一般每隔一二十丈就有一口竖井。一条坎儿井,竖井少则十多个,多则上百个。井口一般呈长方形或圆形,长三尺,宽二尺。各位如临近吐鲁番时,在那郁郁葱葱的绿洲外围戈壁滩上,就可以看见顺着高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圆土包,坐落有序地伸向绿洲,这些,就是坎儿井的竖井口。”

        几个将领都有些提不起兴趣,唯有刘七却大起兴趣。他整日的和庞统遗书打交道,不知不觉的对这些工程巧匠之事入了迷。他看着魏其阿画的图形,问道:“那暗道却怎么挖?要知道这样挖起来,很难保证暗道笔直,最后可能两边的暗道不能相接,结果白废力气。”

        魏其阿一拍大腿:“刘将军果然高人!一语中的!这暗渠是坎儿井的主体。暗渠的作用是把地下含水层中的水会聚到它的身上来,一般是按一定的坡度由低往高处挖,这样,水就可以自动地流出地表来。这些暗渠一般高七尺,宽四尺,短的三五十丈,最长的长达五十里,暗渠全部是在地下挖掘,因此掏捞工程十分艰巨。”

        “那你们怎么保证不歪不偏的?”刘七追问。

        魏其阿的脸上现出自豪的表情来:“这可就不是一句话能说明的了。我们的工匠想了好多办法,比如木棍定向法。即相邻两个竖井的正中间,在井口之上,各悬挂一条井绳,井绳上绑上一头削尖的横木棍,两个棍尖相向而指的方向,就是两个竖井之间最短的直线。然后再按相同方法在竖井下以木棍定向,地下的人按木棍所指的方向挖掘就可以了。

        在掏挖暗渠时,工匠们还发明了油灯定向法。用两盏旁边带嘴的油灯确定暗渠挖掘的方位,并且能够保障暗渠的顶部与底部平行。但是,油灯定位只能用于同一个作业点上,不同的作业点上挖掘暗渠时,在竖井的中线上挂上一盏油灯,掏挖者背对油灯,始终掏挖自己的影子,就可以不偏离方向。”

        刘七还要再问,卫青却已经接过话头:“这坎儿井如此挖掘,只怕十分艰难吧。”

        “这是自然的。”魏其阿感慨道,“暗渠越深空间越窄,仅容一个人弯腰向前掏挖而行。地下的土质又硬又粘,加之作业面又非常狭小,因此,要掏挖出一条五十里长的暗渠,不知要付出怎样的艰辛。据说,天山融雪冰冷刺骨,而工匠掏挖暗渠必须要跪在冰水中挖土,因此长期从事暗渠掏挖的工人,寿命一般都不超过三十岁。”

        “既然如此艰辛,为何一定要挖?”马超问道。

        “因为吐鲁番高温干燥,水极易消失,将水引入暗渠就不易失散了。”魏其阿答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