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漕运改革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漕运改革 (1 / 5)
        第一千零七十一章漕运改革

        这条道上往年送抵汴京的粮食,就高达六百万石,这几年两浙荆湖大开发,加上一部分南海拉到两浙,便宜到没边的稻米,已经突破了千万石之巨。

        按照“货经漕运,价增一倍”的原则,沿途损耗,那是相当的惊人。

        然而苏油完全高估了官员们的德性,等到三司统计数据下来,千万石稻米运抵京师,损耗竟然高达一千五百万石!

        宋代漕运方式起源于唐。开元二十二年,裴耀卿于古汴河口筑河阴仓,使江淮地区漕粮运此纳贮,候水转运。

        之后经黄河﹑渭水至长安,为转般法之始。

        以前大宋因汴河春﹑冬不能通航,直运漕船沿途又多延搁,为保证京师粮食等物资供应,自开宝五年起,陆续在漕运路上泗﹑楚﹑真﹑扬四州分设转般仓,卸纳东南六路漕粮,再换船转运至京师,而六路所需淮盐也可利用回空船只运回。

        嘉佑后,漕运腐败,官船数量减少,吏卒运输的又多侵盗。

        改成发运司后,短期内起到了一些效果,但是随着薛向人去政息,发运司也走上了漕运的旧路。

        张方平承一度转般法改为直达法,效果斐然,担任三司使三年,使京师有十年之蓄。

        而后还是人去政息,漕政再度荒废。

        于是苏油干脆向赵顼建议,多管齐下。

        第一步是将张方平,薛向的法子重新启用起来,提高效率,减少损耗。

        第二步是将检察机构运用起来,加强监督。

        第三步是修整水利,让汴河在春冬也能发挥效用。

        第四步最狠,直接断掉漕运一半的根!让漕运给民间商运让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