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探讨 (3 / 5)
最后一句提到的四个人,许伯是宣帝老丈人,史高是宣帝外家,金是金日磾,张是张安世,“宣帝于此四家,属无不听。”
这不光是在求救,还在指责宣帝纵容权贵,冤屈忠良,甚至隐隐有讥讽皇帝害怕这些外戚权臣的意思在里边。
宣帝被揭了短,更加恼羞成怒,“遂下宽饶吏。宽饶引佩刀自刭北阙下,众莫不怜之。”
张方平在南京听说苏轼被下狱后,立刻上书为苏轼争辩,结果应天府没有一个官员敢于帮老张投状。
于是老张更加愤怒,命自己儿子张恕,拿着自己上书直接上汴京,投登闻鼓院。
真要是这么干,那就是国家级丑闻,要捅出天大的干系!
好在张恕也没这个胆量,虽然因父命难违,只好拿着奏章来到汴京,但是终究却“徘徊不敢投”。
苏颂一出御史台,张恕赶紧去找他,询问该如何操作。
见到老张的奏疏,老族兄也吓得不轻,赶紧将文章收了,打发张恕回去。
苏油点头:“子由的见识不错,张公一时急欲救子瞻,才乱了手脚,这奏章真要送到陛前,怕不又是一番波折。”
想了一下有问道:“那以子由之见,却该如何上书呢?”
苏辙拱手:“长兄有什么罪过?不过就是文名太高,独与朝廷争胜耳。”
“张公今再扞之,是更益其怒。”
“不如但言本朝未尝以文字入罪而杀士大夫,今乃开端,则此风自陛下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